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的特點論文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是馬克·吐溫現實主義兒童文學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一部作品。馬克·吐溫在小說中生動地刻畫了少年哈克和吉姆的形象,并在傳統的寫作套路中實現突破,通過第一人稱視角的移動,讓讀者跟隨小說主人公開啟一場虛擬而又真實的冒險之旅,并且經由主人公的各種感官上的描寫讓讀者站在作者構建的小說世界中,真正地去體味作者所要表達的對扭曲現實的控訴。作者大量地運用地方性語言來進行小說整體的構架,使得小說更富有生活性,也更貼近群眾。可以說這種口語化的寫作風格使得《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充滿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感染力。
一、喜劇外衣下的小說特點
馬克·吐溫的生活與小說特點密不可分,他在生活中就是一個風趣幽默的人,所以在其作品中我們也經常能夠感受到語言的詼諧幽默,在《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中就是如此。馬克·吐溫對于人物刻畫和語言行為的描寫采用的都是一種十分輕松活潑的節奏,并運用了大量的夸張、反話、俏皮話等寫作手法為小說營造了一個詼諧幽默的氛圍,但是在他風趣的語言下卻深刻地揭露了社會的陰暗面以及人性的缺陷。
馬克·吐溫并沒有非常直白地通過人物的語言來揭示社會上的諸多不良現象,也沒有直接運用諷刺手法,而是借用孩子天真的想法,通過孩子的視野將那些污濁的社會現象反襯出來。通過這種對比,映射出現實社會的那種扭曲的價值觀和荒謬的社會倫理。而作者就是通過小說主人公哈克來達到對比的目的的。哈克違背了禮數道德的約束,放走了杰姆,在社會文化的影響下盡管他做的是一件好事,但是他嘴里卻始終覺得自己是在干壞事。作者通過這樣的對比實現了對社會的影射,突出了整個環境風氣顛倒黑白的荒謬情況。這樣讓讀者在感到好笑的同時對當時社會歧視的劣根性和頑固性能夠進行深刻的思考,并且作者通過哈克的語言表達了對這種是非不分的現狀的無情嘲諷。馬克·吐溫用他看似漫不經心的筆觸,通過哈克純真的視角揭露了當時社會的教條與僵化一系列問題,讓小說充滿了深刻底蘊。
二、獨特的第一人稱視角
作者采用了獨特的第一人稱視角,并且成功地塑造了哈克真實可信的形象。在小說的開篇,哈克就如此說道:“你要是沒有看過《湯姆·索亞歷險記》那本書,就不知道我是什么人;不過那也不要緊。那本書是馬克·吐溫先生作的,他基本上說的都是真事也有些事情是他胡扯的,可是基本上他說的還是真事。”不僅引出了哈克這個主人公的角色,并且對其出處和背景也作了介紹,最主要的是,馬克·吐溫先生通過這種手法成功地將讀者引入到小說的情節中去,并為讀者換上了13歲小男孩的視角,用天真中略帶稚嫩的、誠實中卻又飽含深意的行為和語言,帶領我們一起漂流在密西西比河上,通過遭遇強盜、卷入家族宿怨、遭受欺騙等一系列的經歷,見證那個社會的真實生活和社會風氣。感受著那個刻板的社會對兒童天性的壓迫以及馬克·吐溫先生對于社會的諷刺與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