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嘉定區江橋鎮掛職培訓總結
(三)學習上海經驗,必須突破城鄉二元結構,努力搭建產業發展平臺,加快推進農村城鎮化進程
小城鎮是城鄉聯動的節點,村鎮建設是城市化的延伸,鄉鎮城鎮化是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以城帶鄉,加快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的重要保證。因此,要加強縣城和有條件的中心城建設力度。在支持縣城建設過程中,要圍繞“濱江山水園林城市”的戰略,大力推進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在舊城改造基本結束的同時,打通進出城通道,將城市建設向北區延伸,構建新城框架,力爭用5年時間形成3平方公里的道路骨架,城鎮化水平達到30%以上,縣城人口達10—15萬。按照經營城市的理念,以北城為重點,開展土地收購、儲備、整理、開發工作,為經營土地、擴展城市空間打好基礎。積極引導、鼓勵各種資金,在北城開發建設一批上規模、上檔資、較規范的辦公區、商業區和住宅小區。要以規劃為龍頭,強鎮、強村建設為重點,促進農村人口、生產要素向強鎮、強村集聚,優化農村人口、產業和基礎設施布局。加快羅龍、大觀、長興等小城鎮建設全面啟動。完善小城鎮的服務功能。鼓勵富裕起來的農民、私營個體業主以及已在小城鎮從事二三產業的農戶進城建戶、購戶、經商、辦企業。運用市場機制,積極支持集體、個人、私營企業等投資企業,以多種形式參與小城鎮的建設與開發,吸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鄉鎮企業向集鎮集中,促進主導產業發展,盡快建立起支持小城鎮的產業群體。
(四)學習上海經驗,必須牢固樹立“科教興縣”戰略,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不斷提高縣域經濟的創新能力
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南溪要在宜賓市率先實現縣域經濟良性發展,必須牢固樹立從經濟行為、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的角度對待人力的資本觀念。通過市場的方式,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資本效益。本著“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更求所為”的原則,積極開展引智合作、技術合作、技術入股、短期租賃等人才“柔性”引進工作。積極推進雙向選擇、公推公選、競爭上崗等辦法,讓一批能力強、業務精、作風正的人才到適合發揮作用的崗位上施展才華。鼓勵用人單位實施靈活的分配制度,“一流人才,一流待遇”,不同層次的人才實行不同檔次的補貼,讓高層次人才的收入與其創造的價值和貢獻成正比。加大教育培訓力度,提高培
養水平,造就大批適應南溪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實用型人才。
教育是南溪的特色,應在良好的基礎上,形成南溪的教育品牌。引導各級各類學校突出抓好校園文化、人文管理、制度建設、教師發展、思想教育等方面工作,積極爭創“五優”學校,走特色辦學之路,努力建設一批名校,形成不同層次、系列的教育示范學校。特別是高中階段教育要在宜賓品牌的基礎上,形成四川名牌、全國名牌。南溪一中要充分發揮學校品牌效應,培育和鍛造學校競爭力,積極創建中華名校;南溪職中要立足宜賓市及全省大發展的機遇,走外延擴張辦學道路,提升職業教育質量,打造川南職業教育基地。通過辦好系列示范學校,以點帶面,真正發揮輻射作用和示范作用,使全縣中小學都能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不斷提高,提升南溪教育檔次。
要以全國科技先進縣為載體,提高我縣科技工作整體水平,推動我縣科技事業的進步與發展。要改革科技經費使用方式、科技管理制度和分配辦法,優化資金、人員配置,探索完善科技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方法和途徑。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激勵作用,把科技人員、企業職工和廣大農民培育成技術創新的主體,促進農、工、貿,產、學、研和農、科、教的結合。要建立和完善以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銀行貸款為支撐,社會籌資、引進外資為補充,多層次、多渠道的全社會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
。ㄎ澹⿲W習上海經驗,必須努力擴大開放,創造更加寬松的經濟發展環境。
招商引資是擴大縣域經濟開放度,推進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引擎。要進一步推動對外開放進程,立足于宜賓及瀘州、自貢,拓展到全省,放眼全國,建立健全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全社會、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招商引資體系。要整合招商力量,轉變招商策略。優化招商資源配置,搭建全縣招商平臺,充分縣招商局招商項目的調控作用,協調產業板塊間聯動招商。完善招商網絡,加快形成縣、鄉鎮多層次招商體系擴大信息覆蓋面,提高招商績效。要拓寬招商領域,提升項目質量。繼續著力工業領域的招商引資,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外資引入。加強與大中型企業、中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聯系與合作,努力儲備開發項目。要對經濟合作項目進行分析排隊,確立重點項目,集中力量在一些大項目上取得突破。對各有關部門確定1—2個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明顯拉動作用的大項目,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重點突破。要強化服務意識,優化服務環境。堅持“服務是第一資源”,深化“需要服務”內涵。完善統一、透明、可預見的政策體系,營造規范的行政環境,簡化審批環節,提高行政效能,鞏固集市場、信息、資金、技術、人力資源等要素組成的綜合服務平臺,創造企業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要完善項目服務跟蹤制度,實行項目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充分發揮聯絡員作用,加快項目推進速度,促進引進項目早啟動、早投產、早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