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專業工作總結(精選3篇)
機械專業工作總結 篇1
xx年至xx年即在四川岷江大橋工地重點負責直徑1.8m的大孔徑鉆孔樁施工的技術工作。并直接參與了加筋土路堤施工、雙導梁架梁和20m后張法預應力梁的施工。三年中,由于自已的積極工作,為大橋的順利完工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特別是當1.5T重的鉆頭因突發洪水而被塌孔埋在孔內16m深處時,沒有因此而變更設計,而是采取了一套特殊的處理方法,終于將鉆頭打撈上來,受到了業主的高度稱贊。加筋土路堤施工中,我們發現了采取不同的設計理論就會有不同的設計結果,后經與設計單位聯系,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重新進行了檢算,部分管段的路堤內減少了大量的拉帶數量,為企業增加了效益。岷江大橋被業主評為優質工程和優秀管理獎。由于本人的積極工作,90年被破格晉升為工程師。
在濟南北環二期工程中,我任九隊技術主管,直接參與了鐵道部科研項目16mSRC型鋼梁的施工,積累了大量的資料和經驗。特別是在濟南東站(原北關站)站場改造中,設計要求在保證既有線通車的條件下,對既有橋墩臺進行加高并撤換部分梁體,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程。由于施組編制的合理,現場組織有力,即保證了安全質量,也保證了工期,創出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在膠黃鐵路膠州大橋施工中,我對墩帽模板采取了特殊設計,利用墩身上的預留螺栓建立工作平臺,不設地面支撐,而且砼內不設一根拉筋,減少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砼的表面光潔度。
菏日復線施工中,身為總工程師,主持了全標段58.4km包括180座橋涵工程、路基工程、軌道工程、給排水工程、房建工程、通信信號工程、電力工程等全面的技術工作,主持編寫了全標段的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和三個站場改造,三處換邊的過渡方案的制定。
在洙趙新河大橋板式墩身模板設計中,采用技術手段,砼內不設一根拉筋,增加了外觀美,也為創建精品工程創造了必要的條件。針對全標段46座頂進涵橋的施工,分別采取了不同的施工方案,從技術角度來保證施工始終處于最佳控制狀態。
菏日復線五處管段只有一孔12m梁和一孔8m梁需現場預制,制作一套模板成本很高,我就四處打聽,終于在蘭煙線兄弟單位找到了同型號模板,為企業節約了資金。
在膠新線濰河二號特大橋26#~30#墩明挖基礎施工中,由于遇到了表層為3~4米厚的中砂層,下部為砂巖,且地下水極其豐富的老河床,地質條件較為復雜,使施工一再受阻。該種條件下鋼板樁因進不了砂巖而無能為力;大開挖、草袋圍堰又因地下水極其豐富,砂層淤積而無法開挖,砼沉井又因基礎尺寸過大而無法實施。最后通過試驗采用了利用現有的長12.5m的I50工字鋼圍堰下沉的施工方法,最大限度地加快了施工進度,降低了成本,保證了工程質量。
機械專業工作總結 篇2
實習目的:通過接觸和參加一線工作,了解本公司的實際加工制作和安裝過程,對鋼結構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
實習內容:在車間參加鋼結構的放樣、切割、鉆孔、剖口、焊接、矯正等工作。并參與了鋼結構的現場安裝施工,學習鋼結構工程的施工技術和施工組織管理方法,學習和應用有關工程施工規范及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學習施工過程中對技術的處理方法。
實習概況:在車間參加剛結構的加工制作實習,在南京德基廣場工地參加鋼結構安裝實習。遵守車間和工地安全規章制度。出勤率高。積極向工人師傅請教。對鋼結構的加工制作以及安裝等有了很具體的了解。同時對部分工程進行了實踐操作。實習期間完成了實習任務,達到了實習目的。
工程簡介:南京德基廣場裝飾工程,位于南京新街口。我公司承建的是幕墻及天幕鋼結構部分。總工程量為一百多噸。幕墻由九根高約四十米的格構式鋼柱和多根圓弧鋼梁組成。天幕是由十三根魚腹梁和相應的檁條、拉條構成。
第一部分加工制作
加工制作是鋼結構工程由圖紙變為實物的第一步,所以是十分重要的。它的好壞直接決定著以后安裝的順利與否以及最終的工程質量。了解它對我以后的設計工作也有很大的幫助。
(一)放樣
放樣工作包括以下內容:核對圖紙的安裝尺寸和孔距,以1:1的大樣放出節點,核對各部分的尺寸;制作樣板和樣桿作為下料、彎曲、銑、刨、鉆孔等加工的依據。放樣時要注意考慮加工余量。焊接構件要求按工藝要求放出焊接收縮量。不同規格、不同牌號的零件應分別號料,同一種材料按照“先大后小”的原則依次劃線。
(二)切割
鋼材下料常用氣割、機切和鋸切等方法,其中氣割的質量最不穩定。所以在進行氣割時一定要要由有工作經驗的工人師傅來操作或在旁邊指導。
(三)鉆孔
孔的加工在鋼結構制作過程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尤其是在網架的球加工過程中,鉆孔占了整個工序的大部分。鉆孔的加工方法可分為劃線鉆孔和數控鉆孔。鉆孔的設備有懸臂式鉆床、立式鉆床和數控鉆床。網架的球加工主要使用立式鉆床。球加工的過程是先在球上切削一個面,切削厚度由螺栓直徑決定。以48mm為界,48mm以下為5mm,以上為8mm。再在這個面上鉆孔,以這個孔為基準面確定加工其他孔。
(四)剖口
對于需要對接焊接的構件,一般需要進行剖口。
1.對于板材,可是用銑邊機。
銑邊機對鋼板焊前的坡口邊、斜邊、直邊、U形邊緣,可一次銑削成型。工作效率高,能耗少,操作方便。
2.對于鋼管,可直接用車床進行剖口。
一些口徑較小的管子甚至可以直接用車床進行割削。
3.對于其它一些形狀復雜的構件一般用氣割機進行剖口。
這種方法簡單易行,效率高,能滿足開V形、X形坡口大的要求。但在切割后一定要注意清理干凈氧化鐵殘渣。
機械專業工作總結 篇3
到此為止,在自己三個月的努力后順利完成了CA6140撥叉的機械制造工藝及其夾具設計。從剛開始對制造工藝只有一點感性認識到現在已熟悉制造工藝的國內外現狀及趨勢,能對工件確定合理的工藝方案,對零件的設計制造,機床設備的選用,機械零件的選用及零件加工工藝過程的說明有了較為深刻的領會,同時對根據加工工藝設計相應的夾具體也較清楚。
在本次設計中,要用到許多基礎理論,由于有些知識已經遺忘,這使我們要重新溫習知識,因此設計之前就對大學里面所涉及到的有關該課題的課程認真的復習了一遍,開始對本課題的設計任務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也有了設計的感覺。同時,由于設計的需要,要查閱并收集大量關于機械制造方面的文獻,進而對這些文獻進行分析和總結。通過本次設計還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在與同學們的討論中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這些使我們相互之間的溝通協調能力得到了提高,團隊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增強。可以說,畢業設計體現了我們大學四年所學的大部分知識,也檢驗了我們的綜合素質和實際能力。同時也跨出了我的工程師之路的第一步。
雖然本次設計我很努力去做,但還是存在一些不足:
(1)我對機械工藝規程設計理論方面的知識還沒有十分扎實,對并沒有投入生產,在實際生產中的產品,還要根據生產部門的設備,要求等,考慮零件的結構,精度和余量,難免會有我們現在沒有考慮周全的內容。
(2)對零件熱處理方式及夾具的設計把握不準,其主要原因是對零件的了解不足,沒有在真正的實踐,而且沒有見過實體,一些細節部分沒有掌握好。
(3)夾具設計是本次設計中最大的攔路虎,雖然課題要求我們只要選擇其中之一工序進行夾具設計,但是夾具設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是最多的,特別是對各機構的選用,既要達到局部要求,又要配合整體要求。因此我以后必定會再這方面多下苦功。
因此,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我要從以下方面來提高自己,解決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多學習相關的知識,關注前沿的科學技術,拓寬知識面,盡量進行實踐,以便設計時能夠在保證成本的前提下,較好地利用其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