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工業經濟會議上的講話
3、加大治理工業污染,探索發展循環經濟新思路。以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為契機,積極實施小流域污染綜合治理工作。加大結構性污染治理力度,重點抓好造紙、釀造、水泥、熱電等行業的污染控制,建立重點污染源的監控工作。發展熱電聯產和集中供熱,強力實施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制,熱電企業全面實施脫硫工程。水泥行業全面推廣先進的旋窯生產工藝,有效控制粉塵污染。新建企業不經環保評估的,一律視為違法建設,堅決予以查處;對高能耗、高污染的“五小”企業,堅決予以關停。必須堅持用市場經濟手段優化配置資源,加快發展低消耗、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企業和產業。搞好上下游產品的配套,不斷延伸產業鏈。積極發展循環經濟,以煤炭、建材等資源型企業為重點,合理設計產業鏈,降低產品能耗、物耗,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針對我市煤矸石資源豐富,熱電企業較多的特點,積極推動以粉煤灰為原料的建材行業的發展,減少建材行業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和破壞,全面提升產業優勢,顯著提高社會效益。
(五)繼續深化企業改革,不斷創新企業發展機制。堅持深化改革與加強管理并舉,以改革促管理,以管理鞏固改革的原則。加強指導和服務,抓好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建立現代產權制度的銜接,搞好國有資本運營,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對國有控股企業依照《公司法》進行規范運作,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通過引外資、吸民資,調整股權結構,實現國有股權減持或全部退出。在全市深入開展“百強企業”競賽活動,引導企業以現代物流管理、現場管理、創建學習型企業和信息化建設為重點,吸引借鑒先進企業經驗,結合企業自身情況,對現有管理流程進行有效整合,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六)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進一步提高對外經濟合作水平。針對我市經濟外向度較低,大多數企業、鎮(街)出口空白,30%的獲權企業出口無實績、加工貿易比重偏低的實際,圍繞培植和壯大出口企業,在全市深入開展出口上臺階活動,全年增加自營進出口企業30家;消滅出口空白鎮(街)和獲權無實績企業。積極鼓勵有條件的商業企業、生產企業和貿易公司到境外設立分銷市場和投資設廠,帶動我市境外營銷網絡的建立和出口市場的擴大。進一步加強對擁有外經合作簽約權企業的業務指導,積極組織具備條件的企業申報外經合作簽約權,壯大外經企業隊伍。加強外派勞務人員的專業技能、語言和涉外知識培訓,為擴大勞務輸出儲備高素質的勞務人員,打造滕州的勞務品牌。
(七)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去年發生的“7.26”礦難事件,凸現出我市在安全生產的監管方面存在著不足,今年更要強化安全生產的監管工作,時刻牢記安全生產警鐘長鳴。切實抓好安全生產“一法一規章”的學習、宣傳和貫徹,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突出抓好安全管理,把工作的重點切實轉移到預防為主上來,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常抓不懈,做到安全監察與加強管理相結合,懲處與教育相結合,制度建設與設施建設相結合;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各項安全生產措施;主管部門要加強對企業的調查摸底,分行業、企業建立安全生產工作檔案,實行分類指導和管理,加大安全生產執法力度,堅決杜絕各類責任事故的發生,確保安全生產萬無一失。另外,要切實加強節能執法。節能降耗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還可以促使企業推廣使用高新技術,加強技術改造,促使企業向低投入、少排污、可循環的節約型企業轉變;能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是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市的工業企業普遍存在著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偏高的情況,節能降耗,提高效益刻不容緩。經貿部門作為《節能法》的執法主體,應加大對《節能法》的宣傳力度;深入企業排查,制定相應標準,積極搞好節能綜合監測和考核;切實履行職責,嚴格執法。促進節能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提高各類企業的節能意識,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進一步提高自身企業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