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中心鎮黨委書記座談會上的發言
四是體制、政策、觀念的障礙仍是繞不過的“三道坎”。“二元”體制還沒打破,土地、計劃生育、戶籍等農村政策與中心鎮的發展不配套。目前,相當一部分農民“離鄉不離土,進城不入戶”。產生這種現象首先是農村的土地、計劃生育、戶籍管理等政策與中心鎮發展的不配套:例如,農民如果入戶城鎮,就意味著失去土地。又例如,農民如果入戶城鎮,也意味著一對夫婦失去可以生育兩個小孩的權利。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些因素都構成了農民“進城”的預期成本。
五是建設資金和中心鎮建設經驗的不足制約了中心鎮的發展速度。中心鎮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但資金的來源卻無確切的保障:作為一級鎮政府,沒有獨立的、穩定的財政來源。銀行信貸資金由于政策方面的限制,也無法大量投入。作為上級財政的支持,對于中心鎮建設所需求的大量資金來說,并不能起主流作用。此外,管理權限的不足也壓抑了內在的發展活力。如缺乏一定的建設項目審批權、舊城區的改造權、城鎮戶籍管理權、城市綜合管理執法權、交通管理權等。
六是土地資源不足影響了中心鎮發展的后勁。目前,我鎮共有農業人口46070人,共有耕地面積32502畝,人均耕地0.705畝,遠遠低于全國人均耕地面積1.29畝的水平,更不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積四分之一。而且我鎮耕地面積占土地資源的比例小,在自然條件和生產力所允許的條件下,絕大部分能開墾的土地已被開墾,耕地后備資源不足,隨著人口的較快速度增長,經濟建設特別是工業化正處于快速增長時期,“吃飯”和“建設”給耕地帶頭的壓力,沒有等到較好緩解。況且,我鎮作為縣城鎮,絕大部分土地被納入縣城的總體規劃內,沒有一定的土地利用開發權限,在目前我鎮招商引資勢頭良好、工業快速發展的情況下,較多時候還出現了有意向投資項目卻沒有土地可供上馬的尷尬局面。所有這些,致使我鎮要既實現確保耕地不減少的目標同時又不影響經濟的發展相當困難,使我們的發展后勁明顯不足。
三、解決以上問題的幾點思路
中心鎮建設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有它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只能因勢利導,順應民意,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反之,欲速則不達。根據羅陽的鎮情,要加快中心鎮建設,必須抓好“六大工程”建設。
1、先導工程——做好觀念創新。中心鎮建設是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的過程,是破除城鄉二元體制、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過程。我們將通過深入廣泛的宣傳教育,突破單一思維束縛,調動各建設主體的積極性。要始終堅持“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分類指導”的工作方法,邊試點,邊總結,邊推廣,不搞“一刀切”、“一個模式”,切實加強對中心鎮建設的領導和指導。同時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小城鎮建設的工作水平,盡量減少工作經驗的成本。學習是提升自身工作水平的有效手段。我們計劃到比較發達的地方去學習中心鎮建設知識,汲取前人的經驗教訓,同時聘請一些城鎮化建設的專業人才與我們一起建設中心鎮,盡量做到少失誤。
2、龍頭工程——完善提升規劃。城市規劃就其本質而言,是城市建設的戰略制高點,是城市建設的靈魂和龍頭。中心鎮的規劃亦然。我們將用寬廣的眼光,堅持戰略性、超前性、延續性和可操作性,力求高起點、高水平,體現新時代要求,凸顯城市的特色來規劃羅陽的中心鎮建設,不斷強化以人為本理念,把目標定位在打造“現代化濱江花園城市”上。采用分片組織、組群集聚、點狀結構的空間組織形式,通過規劃修編,形成符合縣城中心鎮的城市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