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水利改革經驗
四是靠利益驅動。我們落實了水利改革工作責任狀。縣委、縣政府與鄉鎮簽訂工作責任狀,各鄉鎮也與村、屯層層簽訂責任書,形成了一級抓一級,級級有人抓,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把水利改革工作任務和各鄉鎮領導班子成員的年度考核結合起來,不完成任務的年度考核要評為不合格;把水利改革工作納入三個文明建設檢查驗收內容,并以此作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同時,落實獎懲機制,縣委書記、縣長、縣四家班子分管領導和鄉鎮黨政主要領導、分管領導、水利站長交納了水利改革責任狀風險抵押金,明確對任務完成好、改革質量達標的予以獎勵,完不成任務的則將全部抵押風險金上繳財政作為水利改革與發展資金;對水利體制改革任務完成好的鄉鎮或水利工程管理單位,上級水利部門農水投資和地方財政投入資金給予重點支持,不完成任務的不給予農水投資;各用水者協會經驗收合格后每個協會給3000元的獎勵。縣委、縣政府還決定從2004年起全縣每年投入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要達到2000萬元以上,其中上級和本級政府投入占40%(含縣財政每年預算內解決人飲困難配套資金200萬元)。
三、我縣開展農村小型水利體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我縣開展水利改革主要采取組建用水者協會、承包、租賃、獨資或合資投資、拍賣等6種形式,其中重點推廣組建用水者協會的形式。7月1日我縣召開了全縣水利改革與發展動員會,到11月10日止,全縣共注冊成立了64個農業灌溉用水者協會及人飲用水者協會,還有20多個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完成了承包等其他形式的改制。各協會和其他改制形式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點制定了較完善的制度,還按3~5年達到渠道硬化60%以上、人均擁有1畝保水田的改革目標制定了3~5年的水利工程維護建設規劃。今年冬修,這些工程點計劃完成渠道清淤150公里,渠道防滲58.3公里,機電泵維修22座,預計共投資369萬元,目前已動工的有10多處。8月初剛剛成立的龍頭鄉那塘屯用水者協會,在短短的時間里,即通過會員集資8萬元,組織會員投工投勞進行水利冬修,使該屯硬化渠道在原有的7.8公里基礎上增加了2公里,并形成該屯電灌工程2004~2006年的發展規劃決定,為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經過全縣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不懈努力,全縣水利改革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一是強化了農民的主體地位,建立起多渠道投入機制。用水者協會大大強化農民在水利建設和管理工作中的主體地位,改變了全縣農民長期以來形成的“要我辦水利”的抵觸情緒,使之變成“我要辦水利”的主動意識,調動了政府、集體和個體多方面合力辦水利的積極性,建立了以農民為主體的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投資水利新機制,激發了水利建設和管理的新活力。同時,盤活了水利設施沉淀資產,使水利設施充分發揮了效益,實現了滾動式發展,提高了水利工程再生產能力。渠黎鎮岜桑村通過競標的方式,由村支書李國勇以最高標中標承建岜桑村電灌站。縣水電部門幫助李國勇個人籌資和貸款共20萬元,硬化渠道3公里,恢復了灌溉面積700畝。該私營電灌站按50元/畝計征水費,業主除管理養護費外,年純收入2萬多元。
二是優化了水資源的配置,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通過改革,實行了水資源統一調度制,并實行核定灌溉面積、核定供水數量、核定供水時間、不交水費不供水、不清淤渠道不放水、無人接水不放水等制度,大大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提高了節水效果,起到優化配置水資源作用。龍頭鄉那塘屯農業灌溉用水者協會的渠道硬化后,同樣一臺水泵每次抽水到灌區田地需要的時間減少了八成多,也大大節約了用水量,節省了用水戶的水費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