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水利改革經驗
三是調整優化了農業產業結構。渠黎鎮巴桑村的李國勇電灌站投入使用后,推動了全村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使全村連片種植冬種瓜菜達400畝,僅此一項,全村農民年增加收入達80多萬元。依托于新技術灌溉工程,一批高新農業示范基地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寧夏騰飛金穗實業公司投資300萬元,種植600香蕉的山圩鎮壩引村香蕉生產示范基地項目,投資了29.5萬元打了一口出水量為30噸/小時的深水井,并在基地上建造了兩個約500立方的蓄水池,同時鋪設灌溉香蕉的管道,很好地發揮了水的作用。由于水的及時供給,在今年全縣干旱較為嚴重的情況下,該基地的香蕉仍保持旺盛的生長勢頭,今年投產的350畝香蕉預計每畝可產香蕉2.6噸,總產量約900噸,可創利潤約27萬元。同時,在該基地的示范帶動下,全縣農民種植香蕉的熱情高漲,今年以來共種植香蕉2.7萬畝,掛果面積2萬畝,總產量1.2萬噸,總產值為1123萬元,僅此一項,預計全縣農民人均可增收34元。水利改革還通過推動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水資源的優化配置,使我縣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有了強大的原料保障,也為我們大力引進工業項目提供了充足的用水保障,為加快全縣工業化進程打下了良好基礎。今年1~9月,全縣國民生產總值完成15.32億元,增長18.5%,其中農業生產總值完成9.07億元,增長9.3%,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為2936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5%。扶綏經濟駛入了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