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優勢產業促進農民增收的幾點經驗
二是抓標準,推行標準化生產,提升農產品上檔升級。在標準化生產方面我們主要抓了產品和產地的認證工作。2002年前,我區只認證了無公害蔬菜,品種只有3個,面積僅3萬畝。到目前,無公害認證產品已發展到3項17種,認證面積達到11.47萬畝:蔬菜包括青椒、西紅柿、蔥頭、白菜等15個品種,認證面積10.9萬畝;水果認證新紅星蘋果1700畝,帶動了5萬畝無公害水果基地建設;紅棗認證4000畝。綠色認證也有突破,認證產品已達4個:博瑞乳品、華玉榮香椿、強大飼料、中昌梨棗。博瑞乳品還通過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在創立精品名牌方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三是抓模式,發展高效農業,提高農民收益。我區位于晉中市府所在地,距太原僅25公里,非常適合發展城郊農業,尤其是菜籃子農業。為此,從2000年開始白手起家,開展10萬畝溫室大棚蔬菜重點工程建設,目前面積已達5萬畝,畝均效益在1萬元左右,是糧田收入的10倍以上。溫室大棚建設逐步由平川鄉鎮向丘陵山區擴張,創造了修文鎮“四位一體”溫室、東趙鄉“雙水源四位一體”溫室、“連體超大溫室”等新型溫室。什貼鎮李坊村,引入了旱作農業模式,把旱井集雨與溫室大棚結合起來,引起了省市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國家水利部門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認為這是一個偉大的創舉,在山西,乃在華北的丘陵旱垣區,都是一個成功的樣板,是旱垣區發展高效設施農業的典范。紅棗生產大力推廣了“四個一”模式:即,一項矮密豐技術、一座沼氣池、一座保鮮庫、一座烤房,增效十分明顯。奶牛養殖利用世行貸款,走“公司+合作社+園區+農戶”的路子,使奶牛養殖規模迅速增長。
四是抓龍頭,以農產品加工為突破口,延伸農業產業化鏈條。榆次工業園被省級領導評價為全省最好的工業園區,利用園區的品牌優勢,我們不遺余力地引進能夠消化當地農產品的加工企業,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實現以工補農,以工促農,不斷開拓新的農產品市場。目前已有河南正龍、江蘇恒順老陳醋、娃哈哈、紫晨醋爽等9家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總投資3.7億元,預計全部投產后年產值可達16億元。白象方便面12萬噸項目投產后,年消耗面粉就達8萬噸。紫晨醋爽蘋果汁、葡萄汁、紅棗汁加工項目,可帶動紅棗等產業的發展。同時,博瑞乳業、山西海玉、華玉香椿、福大綠色食品、豐元棗業等一批加工企業正在興起。山西海玉食品有限公司,餅干年加工能力達到3.6萬噸,能帶動7萬畝的糧食基地生產。
五是抓服務,以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搭建農業產業化發展平臺。一是信息體系建設,啟動了農業信息網絡建設工程,已建區級信息站7個,鄉鎮信息站8個,并全部注冊應用“一站通”,農村信息員145名,農業信息服務網絡框架初步形成,并正逐步走向完善,解決了農民獲取致富信息、市場信息渠道單一的問題。二是市場營銷體系建設,目前已有東陽蔬菜批發市場等專業、綜合市場5家,營銷網絡輻射華北乃至全國,營銷組織發展到20余個,蔬菜營銷戶達到4000余戶,普家樂農村連鎖經營服務體系完成了25個連鎖店和100個村級服務站定點工作,農產品營銷市場體系已基本構建。三是技術體系建設,堅持加強區一級,完善鄉一級,充實村一級,提高戶一級,全區科技示范戶達到了1140戶,形成一個農業技術推廣網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