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漓江徒步旅游的調查與思考
(二)針對游客游覽方式多樣化的需求,加快開辟新的徒步游線路。眾所周知,徒步游之所以能在旅游者當中引起廣泛的共鳴,關鍵就在于它能讓人不知不覺溶入自然,滿足休閑與探險的心理需求。在風景如畫的桂林,適合休閑、探險徒步游的景區并不少見,如陽朔境內的遇龍河,風光之美不亞于漓江,目前這一帶的徒步游活動也正逐漸興起,因其比鄰縣城,又有若干小村點綴其間,安全、環保等問題也易于解決,有關部門只要對這類景區下些功夫,把徒步游的內容搞精,聲勢造大,服務搞好,是完全可以把游客吸引過來的。如遇龍河徒步游活動,可以單獨組織游客進行,也可以將其作為游覽漓江的派生活動,這樣既有效地保護了漓江風景資源,又滿足了游客多樣化游覽的需求,延長了游客在桂停留時間,還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可謂一舉數得。
(三)針對沿江村屯經濟落后現狀,千方百計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由于漓江沿岸早已禁伐、禁獵,當地多數村民至今依然生活在溫飽線下。這一現象在桂林的其他旅游景區也很普遍,為了保護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很多景區附近的群眾都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犧牲。鑒于這種情況的特殊性,有關部門應考慮引入價值效益機制、激勵機制和補償制度,每年提取景區旅游收入中的一部分,作為當地群眾維護景區生態環境的獎勵和給予當地群眾的補償,既可調動其保護景區資源的積極性,又可為其發展經濟提供一定的物質援助;當地政府要盡職盡責,在積極協助有關部門切實抓好景區生態環境保護,保障景區資源不斷優化的同時,解放思想,拓寬思路,緊緊抓住當地經濟發展的特點,找準最有利于發展經濟的路子,幫助群眾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