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縣情打基礎 發展產業奔小康
爐房水庫、過境公路和通縣油路的建成,從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落后的基礎設施狀況,下一步將要修建的巧威公路必將使交通狀況產生質的飛躍。如果在不久的將來再建成沿江公路,縮短東坪方向的幾個鄉鎮到縣城的距離,那么由于縣城不居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必將大幅度地得到緩解,從而促進全縣各鄉鎮經濟平衡向前發展。
(三)、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以城市經濟帶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近年來注重城鎮化建設,抓住幾個鄉撤鄉設鎮這一機遇,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以大寨、小河、馬樹、蕎麥地為支點的城鎮化建設格局。隨著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苞谷垴、東坪、中寨等鄉的集鎮建設相繼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尤其是縣城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隨著紅衛街、青年路、花橋小區的新建和小東街、平正街、新華路的改造、縣城環境衛生的治理乃至堂瑯文化廣場的擬建,一方面對推動全縣經濟的快速發展將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也充分體現了新一屆政府發展經濟的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
城鎮建設,至關重要的是做好規劃工作,要用長遠的、發展的眼光對城鎮建設進行規劃。短期內拆之又建、建之又拆的做法必將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其次是要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下一步在繼續加大一個中心、四個支點的城鎮化建設力度的同時,也要適當兼顧其它鄉的集鎮建設,以促進全縣各鄉鎮經濟的平衡式發展。
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根本的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農業生產資料絕大部分都是從縣外購進,生產成本相對較高,而農產品的銷售絕大部分又是直接銷往縣外,這種投入成本相對較高而產出的既得利益又被縣外加工環節所分享的局面也是經濟發展速度遲緩的主要原因。比如種植的藥材,所需種子及肥料等從縣外購進,藥材生產出來后又銷往縣外進行加工,最后部分產品又返回縣內進行銷售。如果我們自己進行加工,既能降低成本,帶動藥材產業的發展,又能發揮豐富的剩余勞力資源(并未考證,舉例而已)。
所以,我們說“發展產業”,其意思不僅包含“發展現有產業”,還應該包含“開辟新的產業”。
(一)、樹立品牌意識發展現有產業
通過歷屆政府的不懈努力,已基本形成了煙、糖、桑、礦、林、畜、藥等初具規模的產業。
產業,受立體氣候的影響,品種呈現多樣化。因此各個產業在量上永遠都只能是“初具規模”,不可能形成大的氣候,要取勝只有走質量效益型的路子,這也是在經濟全球化、競爭異常激烈的市場經濟形式下所必須走的一條路。我們在量上形不成規模的情況下,就更應該走這條路。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市場的競爭歸根到底是質量的競爭,要保住和發展這幾項支柱產業,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樹立質量富民、質量富企、質量富縣意識。一方面企業要致力于加大科技力度,通過科學管理和必要的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另一方面由于農民科技意識淡薄、觀念落后,缺乏創新意識,對科技的推廣容易產生抵觸情系,所以政府的正確引導甚至在某些時候采取行政措施也是很有必要的。政府應積極幫助企業打造自己的品牌,開拓自己的市場,并正確兼顧好幾方面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