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人口導入對城市管理挑戰的研討
(四)不斷提高綜合管理水平
第一,要不斷推進管理資源的社會化。通過不斷擴大城市管理中的公眾參與度,實現管理重心下移。要加強協管員、志愿者隊伍的指導和建設,發揮其協助管理的作用,要加大宣傳力度,創新宣傳載體,培育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約束、主動監督的環境意識。利用全市市容環衛行政框架的整合,條塊結合,形成合力,實現集約化管理。總之,最終能夠通過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改變他們慣有的意識模式,把他們融入到我,真正達到形成與我人融為一體的和諧社會的目的。
第二,要不斷推進管理手段的科技化。今年,我們在固體廢棄物處置方面,將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全面啟動西部垃圾填埋場建設工作,按照健康城區的要求,繼續開展小區垃圾分類收集、特種垃圾收運處置等工作,抓好源頭投放、中間回收、末端分揀三個階段,發展廢棄物循環經濟,確保城區和農村垃圾分類管理目標于年底基本實現。在市容保潔方面,加強對環衛作業車輛密閉化手段的研究,有效杜絕二次污染現象;合理增加環保型生態廁所的數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第三,要不斷推進管理體系的信息化。2005年我們的突破點有:一是覆蓋我局所有執法、渣土作業車輛的gps管理系統,實現靈活調度,提高使用效率;二是完善現有的城區燈光集控中心和市容監控中心設施,推進二期工作,擴大日常管理覆蓋面;三是由定點監控向流動監控轉變,采取流動監控車進行24小時不間斷自動巡查,進一步提高監控效果;四是進一步搭建城管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提高辦公效率,方便群眾辦事。
第四,要不斷推進管理方法的柔性化。要把外來人員作為新我人的一分子,一視同仁,進一步完善24小時投訴處理機制,架起政府與群眾溝通的橋梁;繼續推進環衛文明板塊創建,鞏固行業創建成果;探索對審批、執法人員的業務監管,倡導文明行政;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和形象,創新便民舉措,從觀念上和行動上逐步實現從社會管理者向公眾服務者的轉變,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打造服務型管理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