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點、加大投入、確保水運安全
三、積極推動海濱碼頭的徹底改造。
海濱碼頭位于霞山海濱公園南側,是湛江市區通往麻斜、南三、特呈、東頭山以及東海、硇州等海島地區的陸島交通樞紐碼頭,日均客流量1.3萬人次;車流量400余輛/次。特別是自2003年胡錦濤總書記從該碼頭登船蒞臨特呈島視察后,各級領導及中外來賓、商人到特呈島及附近海島考察、投資驟增。但一直以來,在海濱碼頭經營的輪渡公司的渡船均是無調度、無售票、無秩序地在海濱碼頭靠泊和上落客,甚至還有近兩百艘農民、漁民自用木頭船、摩托艇在此非法營運,爭客搶客,超載濫載險象環生。進入碼頭僅16米寬不足300米長的通道上,爭搶搭客的出租車、三輪車、殘疾人車、摩托車,另加小商小販亂擺亂賣,常常將碼頭的出口堵得水泄不通,不但過往旅客、市民投訴不斷,而且被列為湛江市十大安全隱患之一。海濱碼頭管理混亂,安全隱患突出的根源主要就是由于長期被免費使用,沒有實行封閉管理,而造成無法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改造、統一管理、統一調度、統一收費標準”,該碼頭越來越難以滿足交通發展的需求。針對以上問題,我處積極籌劃改造海濱碼頭,力爭今年能消除列入我市重點安全隱患的海濱碼頭渡運安全問題。重點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積極引導和打擊取締相結合,解決海濱碼頭非法營運船舶搭客問題。以人為本,組織無牌無證的木質船、摩托艇經營者召開現場會,動員他們組成股份有限公司,適當補助資金,購置快速海上中巴持證渡運,同時堅決取締非法營運的木質船和摩托艇,不讓其留下任何營運空間。二是長遠規劃,徹底改造。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海濱碼頭的瓶頸,我處組織有關專家到現場進行了多次調研論證,楊敬選處長親自撰寫了《關于海濱碼頭安全治理的思考》的文章并且在湛江日報上發表,系統的闡述了海濱碼頭整治改造的方法。截至2005年2月底海濱碼頭的整治改造方案、施工圖紙設計均已完成,并得到了市政府的認可和省交通廳的支持,碼頭改造前期準備已經完畢。只待爭取省交通廳資金和市政府配套資金到位后即可動工改造。三是開展聯合整治,為封閉式管理做準備。在市政府的統一指揮下,我市港務、海事、交警、執法、邊防、海洋與漁業局等有關部門組成了聯合整治組,對海濱碼頭的水上交通和陸上通道進行了歷來最大規模的整治,通過春運期間的宣傳、執法,得到了海濱碼頭過渡群眾和各渡運公司的支持理解,為該碼頭封閉式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礎。碼頭封閉式管理工程竣工后實行一票過海,即可排除碼頭通道交通混亂,海上渡運無序的安全隱患。
四、認真做好鄉鎮橫水渡更新改造工作,改善農村水上渡運條件,消除農村渡運安全隱患。
我市現有鄉鎮橫水渡57個,分布在我市10個縣(市、區),37個鄉鎮的內河、海叉、海支流、島嶼、水庫、湖泊內,在改造之前共有鄉鎮渡船97艘。由于我市鄉鎮橫水渡線長、面廣、零散,而且過去對渡船改造投入少,管理不到位,設施殘缺落后,渡船殘舊,船上消防、救生設備簡陋,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在從2002年到2004年的橫水渡更新改造工作中,我處克服了改造資金不足、部分鄉鎮群眾不積極、領導不重視等種種不利因素。依照游寧豐副省長有關“把好事辦徹底”的重要批示,3年共籌措投入資金近2000萬元,更新改造渡船47艘、渡口(碼頭)77個,建造渡改橋4個、候渡亭60個。淘汰各類水泥船、農用木頭船累計60余艘,渡改橋后取消渡口5個。極大的改善了我市鄉鎮橫水渡的渡運條件,受到了省廳的肯定。對此,我們處主要從三個方面做出艱苦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