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點、加大投入、確保水運安全
一是加強領導,狠抓落實。我們深刻認識到鄉鎮渡口渡船更新改造是一項實實在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工作,必須狠抓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確保人民生命安全。首先是加強領導,落實責任。長期以來,由于各級部門對鄉鎮橫水渡管理不到位,責任不明確,觀念落后,思想不統一,造成了在鄉鎮橫水渡規范管理方面出現“真空地帶”。因此,為加強對鄉鎮橫水渡更新改造,市交通局和市港務管理局均先后成立了鄉鎮橫水渡更新改造資金補助審批領導小組,各縣(市、區)交通局、鄉鎮也相應設立領導機制,從上到下形成比較協調的鄉鎮橫水渡管理工作機制。其次是嚴把質量關,落實措施。“百年大計,質量第一”,這是我們在進行渡口渡船更新改造工作中一貫堅持的基本原則。在進行更新改造過程中,我們堅持一定要高起點,高質量,渡船必須按省廳統一的標準船型建造,碼頭必須能適應漲潮、退潮、雨期、旱期水位,而且能確保老百姓安全且無需脫鞋子上落,并能適應現代生活中人們騎自行車、摩托車過渡的需要,每個渡口都必須配套建設候渡亭,方便群眾候渡,不須日曬雨淋。同時,在實施渡口渡船更新改造過程中,我們以現場調研作為改造的主要依據,發現問題及時做出調整,如在調研中發現廉江市營仔鎮的犁頭沙一渡、二渡相距只有100多米,而該鎮的兔仔圍一渡、二渡也有類似情況;為此,經和當地鄉鎮政府協商,將一渡和二渡合并為一個渡口進行改造,節省了大量補助資金。在這兩個渡口建造過程中,當地為了趕時間,放松了質量把關,使碼頭建設造成局部不符合要求的狀況,經我處組織人員現場檢查,認為工程建設不符合質量要求,碼頭、人行道要推倒從建。這件事引起了鎮政府的高度重視,他們立即組織力量,將分管安全的副鎮長派到第一線親自組織施工,改變了只爭時間不要質量的做法,在后來的湍流渡、紅湖渡建設中高質量地完成了更新改造任務。最后是開展“渡改橋”,更好地做好渡運工作。為了探索更有效消除鄉鎮橫水渡安全隱患的辦法,我們對個別距離較短、潮差淺的,且群眾積極性高的渡口將其進行渡改橋。
二是積極拓寬資金籌集渠道。鄉鎮橫水渡的更新改造能否完成取決于資金的籌集,按規劃預算我市要完成全市鄉鎮橫水渡更新改造這項工作總資金投入超2400萬元,這對我們湛江這樣經濟不發達的地區確實壓力太大。但為全面推進這項工作的開展,經深入調研,我處根據在鄉鎮調研中摸到的實際情況,以“幾個一點,多方籌集”的原則,一是積極向上級反映,爭取省、市資金支持;二是發揮縣、鎮、村委會和群眾積極性,多方籌集更新改造資金。據統計:三年以來,省交通廳補助706萬元、市政府配套補助280萬元,地方自籌資金(含自籌砂石、自出勞力等換算回來)合計1414萬元,為做好鄉鎮橫水渡更新改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是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我處深刻認識到改變渡運條件,只是基礎,是前提,如果不落實管理責任,疏于管理,仍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鄉鎮橫水渡運不安全的現狀,對新造渡船,新建碼頭不加以管理,沒過幾年又要返回殘舊破爛的原狀。因此,我們在抓好鄉鎮橫水渡渡口渡船進行更新改造的同時,務實管理,建立鄉鎮橫水渡渡口渡船管理的長效機制:一是明確目標管理,級級簽訂了責任書。在加快改造鄉鎮渡口渡船的同時,各地交通管理部門積極協助當地政府建立鄉鎮船舶四級責任制,到目前為止,我市有10個縣(市、區)37個鄉鎮、51個自然村委會以及大批船主簽訂了四級鄉鎮船舶安全責任書。二是建章立制,完善檔案管理。我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結合我市鄉鎮橫水渡渡口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渡口簡介》、《渡口管理職責》、《乘客須知》、《渡工工作守則》等規章制度,并要求將這些規章制度抄貼在候渡亭的墻上,使渡工、乘客都清楚自己的職責和義務,大大提高了大家的安全意識。同時,完善了渡口渡船的檔案管理,專門設置一個鄉鎮橫水渡檔案管理柜,做到一渡一檔,每個渡口渡船的歷史、現狀、船舶證件、渡工證件都一一存入檔案袋,資料齊全,一目了然,方便了管理。三是建立安全責任制,強化現場檢查管理。為更好地落實監督責任,確保鄉鎮橫水渡渡運安全,建立了安全責任制,做到一季一檢查,節假日重點抽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發出隱患整改通知書,并抄報當地鄉鎮政府,提出限期整改意見,把事故苗頭扼殺在萌芽之中。我們的做法得到省交通廳的充分肯定,并于2004年6月份在湛江召開了全省鄉鎮橫水渡更新改造現場會,推廣湛江的先進經驗。我處被省廳評為2004年廣東省交通系統創建文明行業先進集體。目前各鄉鎮政府也加強了現場管理,每臨重大節假日,每個渡口都派人值班,負責安全監督管理,嚴格控制超載、濫載現象出現,真正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二00四年,我們在消除水上安全隱患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水上交通安全不會一勞永逸,很多水上交通安全隱患依然存在。我們決心認真向兄弟單位學習,力爭將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