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工業強縣”進程 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
(三)突出重點,培強壯大農產品加工業
發展工業經濟,要在搞活、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加快培育新興產業,靠一批項目和新產品來拉動工業經濟的增長。從目前來看,最具發展潛力和前景的是農產品加工業。但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少、規模小,輻射帶動能力弱,對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的拉動能力不強。要統一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各有關部門必須嚴格按照中央提出的“扶持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思路,切實把培強做大龍頭企業作為推動工業經濟發展、實現農民增收及財政增長的重要環節來抓。要克服條塊分割、部門制約的體制性障礙,形成合力,培強做大龍頭企業。千方百計爭取省、州專項資金支持,重點扶持龍頭企業在科技創新,技改、新產品研制開發等方面的資金投入,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要建立健全市場信息體系,及時準確地為龍頭企業收集、發布產品市場信息,為企業決策提供服務。同時,要抓緊建立農產品質量標準及質量監測體系,規范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加工,提高產業的質量和效益。創新機制,鼓勵和引導農戶以資金、土地、技術及勞力在企業和基地參股、入股,企業以利潤返還、產銷訂單及保護價收購等各種形式,逐步建立起平等自愿、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分配關系,增強企業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要緊緊抓住我縣綠色食品加工園區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全國鄉鎮企業科技園區”的有利條件,充分發揮品牌效應,加大宣傳力度,切實抓好各項優惠政策措施的落實,吸引更多企業落戶園區,把農產品加工業做大做強。
(四)理順融資渠道,實現多渠道融資
要牢固樹立依靠信用求生存、求發展的意識,樹立守信企業新形象。積極探索建立個人信用擔保體系,推行“封閉式”貸款業務。加強企業與金融部門的合作,建立銀行參與企業使用貸款過程和會計帳務進行全程監督的機制,對較大數額用款計劃實行審批。貸款產生效益后,銀行直接從貨款中按比例回收貸款。同時,企業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克服陜隘的利益觀念,通過股權出讓,擴股增資等方式開辟新的融資渠道,解決資金緊缺的問題。
(五)加大監測力度,做好協調工作
各級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要加大對全縣工業經濟運行的監測力度,定期分析經濟運行情況,綜合運用各種調控手段,加強綜合協調工作,及時處理影響工業經濟運行中的困難和問題。同時,繼續抓好市場秩序整頓工作,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商品和制假、販假活動,為企業發展創造一個健康良好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