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
試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法治和行政力量的調控作用。同時,還需要充分認識和積極發揮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調節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關系問題,是人們普遍關心的重大問題。因此如何根據市場經濟的要求,建設一個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政治制度相適應,與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相適應的道德體系,已經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關系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四大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市場經濟與道德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密切。當前,社會上關于市場經濟對道德的影響問題產生了三種不同的認識:一是道德出現了嚴重“滑坡”,主要表現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二是道德的本質和主流正在“爬坡”之中,主要表現為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的道德觀念正在形成;三是抓道德建設會干擾市場經濟發展,主要表現為把市場經濟與道德建設對立起來。仔細分析一下,這些觀點都帶有片面性,都是不夠全面的,我們不能簡單地肯定或否定。
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過程中,鄧小平同志一再提醒全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定要堅持,只有搞好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所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決不是單純的經濟行為,而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即要應用經濟的手段,也要應用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同時還要有思想道德和文化力量的配合。黨的十五大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統稱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這就進一步確定了成為精神文明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的道德建設,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新秩序的建立,決不是可有可無的。因此,市場經濟與道德建設的關系應當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在道德問題上的“滑坡”與“爬坡”之爭,不能僅僅歸結為道德問題,而是社會多種問題的綜合反映,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眾多領域,需要綜合治理?傊瑢Φ赖隆盎隆钡膯栴}不能輕視,對道德“爬坡”的觀點也不能樂觀,而要實事求是地加以分析,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建立新的道德規范,促進道德進步。
二、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和具體內容
道德建設包括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規范,任何一個社會對人們都有一定的道德要求。社會性質不同,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道德要求也就不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觀的核心。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道德建設已經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項基礎性工程。要使這一基礎性工程真正為社會主義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提供可靠的倫理底蘊,就必須立足于整體,努力提高全社會道德水平,使道德建設與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相適應,與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水平相一致,與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相符合。所以,在道德建設的具體內容上應當特別突出地強調以下幾方面:
1、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觀和無私奉獻的價值觀。為人民服務,即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又是我們黨長期倡導的倫理道德觀的核心。從新民主主義時期到社會主義時期,這一道德觀在全國各族人民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力和吸引力。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更使得這種道德有條件成為全社會共同的道德準則。因為在公有制為主體的基礎上,在全體人民共同利益的基礎上,人和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是團結互助、共同進步的關系,人人都是服務對象,人人都為他人服務。每個人在為他人服務的同時,都享受著別人對他的服務,無論從事那種職業,也無論職位高低,只要認真地從事本職工作,熱心為他人、為社會服務,都是為人民服務。在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還應提倡無私奉獻的價值觀,把道德建設推向一個更新、更高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