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縣加快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探索
4、農村勞動力素質不高,不適應工業化、城鎮化發展要求。在××縣農村勞動力中,89%以上的農民只具備有初中以下的文化水平,由于文化知識素質不高,競爭意識、自主意識、創新意識不強,觀念保守,缺乏闖勁,既不利于在本土推廣新產品、新技術、培育新產業;也不利于轉移剩余農村勞動力,發展勞務經濟,為工業化提供穩定的勞動力資源。今年上半年政府組織了4批共430人勞務輸出隊伍,離崗和回流農民達24%,不適應工作環境和工作要求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是××縣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
受蔗糖市場波動的影響,××縣經濟運行處于不穩定發展狀態,當前,各地紛紛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區域經濟競爭日趨激烈,加快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已成為突破經濟發展“瓶頸”、加快××縣發展的迫切要求。
1、解決結構單一問題,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工業化、城鎮化水平低是造成××縣經濟結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加快“兩化”發展,就是加快城鄉二元結構向現代經濟結構轉換,塑造以主體產業為支撐、以多元經濟發展為動力、以城鄉聯動發展為基礎的經濟內在素質,促進城鄉資源的有機整合,形成緊密的產業鏈和配套關系,使農村剩余勞動力轉入工業企業和城鎮就業,加快農業產業化和農村非農化,全面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形成良性循環的經濟健康發展模式。
2、解決土地矛盾問題,科學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兩化”發展有利于農村工業的產業集聚,有利于服務業的成長,有利于促進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從而減輕農民對土地的附屬,從根本上解決用地矛盾以及土地糾紛影響穩定和發展這個老大難問題,使土地等資源得到合理利用、集約使用、規模利用,加快農村社會化進程,提高農民素質,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3、解決要素分散問題,形成區域發展合力。由于各產業、各區域發展不成規模,生產要素分散,集聚能力較差,難以形成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通過加快“兩化”發展,促進各種生產要素的快速流動和合理配置,形成互相補充、互為依托的互動關系,迅速形成規模化、產業化,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經濟發展后勁。
二、××縣縣加快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雖然結構單一制約了××縣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但蔗糖業的強勢發展也給縣財政和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為加快發展積淀了經濟基礎。特別是近年來,××縣縣在產業定位、城建投入、政策保障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為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經濟實力得到增強。2002年,××縣縣gdp為21.02億元,人均gdp5170元,分別居廣西各縣26、19位;財政收入達1.95億元,財政收入占gdp9.29%,分別居廣西各縣18、16位;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433元,廣西各縣第7位;衡量生活水平的恩格爾系數降為47.15%;城鄉居民年末存款余額為8.66億元。
產業基礎得以鞏固發展。依托基礎產業和資源優勢,按照“培育一批、扶強一批、改制壯大一批”的發展思路,制糖、制藥、繭絲加工、化冶等一批產業初具規模和發展實力。其中,鳳糖集團帶動蔗糖業形成了較成熟的產業化發展模式,自治區先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日田藥業公司、自治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鵬鑫源繭絲綢公司帶動制藥、繭絲加工業初具規模,新投資2700萬元的廣正大磷化工公司、新投資3000萬元的億博礦業公司、新投資3000萬元的川東公司以及一批鋅品加工等冶煉企業顯示了化冶產業發展的廣闊前景。××縣初步呈現出以制糖、制藥、繭絲加工、化冶為支柱產業,果蔬加工、松脂加工、茶葉加工、黃桅子色素提取、石材開發等產業穩步發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