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文明行業 樹立行業形象 促進道路運輸事業健康蓬勃發展
創建文明行業 樹立行業形象
促進道路運輸事業健康蓬勃發展
×市道路運輸管理處擔負著全市道路旅客運輸、貨物運輸、汽車維修、運輸服務和水路運輸的行業管理任務,內設×個科室和×個直屬站,運政人員×人,行業管轄×個縣市,全區共有運政人員×人,從業人員近8萬人。
自97年開展文明行業創建活動以來,我們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按照“抓機關、帶系統、促行業”的創建工作思路,以“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為宗旨,以培養“四有”職工隊伍、樹立交通人良好社會形象為根本,以爭創文明示范“窗口”為突破點,不斷深化“三學四建一創”活動,促進了道路運輸事業健康蓬勃發展。
運輸生產力有序發展。目前,全市營運客車、營運貨車、出租車分別發展到1499臺、9205臺、4904臺,其中中高級客車比重達18%,8噸以上、零擔、危險品運輸車和特種車比重達17.9%;年客運量、客運周轉量、貨運量、貨運周轉量平均增長率為6%以上,2002年完成客運量0.22億人次、旅客周轉量9.41億人公里、貨運量0.17億噸、貨運周轉量7.15億噸公里,鄉鎮通車率達到100%,村屯通車率達到98.2%。
運輸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全市現有客運站場24個(縣級以上7個,鄉鎮17個),貨運站場24個(縣級以上7個,鄉鎮17個),汽修企業261戶(一、二、三級分別為14戶、61戶、186戶),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4個,客運站內安檢測站7個,配貨站68戶,駕校11所(二、三級分別為2所、9所),口岸3個。
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我處98年晉升為省級文明單位標兵,自97年以來連續三次被交通部命名為道路運政管理文明單位,在全市納入行業目標管理的14單位中創建省(部)級文明單位5個、創建地市(廳)級文明單位9個,2000年我市道路運輸系統被省交通廳首批命名為“全省交通系統文明行業”。
在開展文明行業創建活動中,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強化機制,保障創建組織運行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機制。我們成立了由處黨委班子成員、各專業部門和吸收道路運輸協會同志參加的創建活動領導機構,實施一把手抓兩手的“一把手”工程,制定了“一崗雙責”的文明目標管理考核獎懲制度,形成班子成員誰主管誰負責的管理機制,領導小組分設了綜合、客運、貨運、汽修技術、稽查5個專項推進組。各基層單位也建立了相應組織,形成了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領導體系,確保了創建活動有組織地運行。
二是強化目標管理機制。按照省局、市局創建文明行業規劃的部署,我們從上到下制定了文明行業創建“十五”規劃、2010年遠景目標及每年文明行業創建工作規劃。為確保目標的完成和規劃的實現,我們把目標層層分解、量化、細化,層層落實責任制。由一把手與各科室和各縣(市)運管站簽訂創建“雙文明”目標責任狀,年終考評與評優獎勵直接掛鉤。各縣(市)運管站也層層簽定責任狀,把創建任務分解落實到每個科室、職工、經營者身上,做到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心中有目標,調動廣大職工和經營者參與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
三是強化監督檢查機制。為了強化運政管理監督機制,我們制定了18 項76條規章制度,堅持實行了道路運輸審批、報停、收費、違章處罰的“四公開”,成立了督查室,負責工作督辦檢查和人員執法糾查。處領導堅持親自帶隊深入基層單位面對面地檢查創建工作,重點部署和指導,發現問題,當即研究,現場拍板,幫助解決。同時全市市縣兩級運管部門聘請了黨政機關、社會團體、新聞單位、經營者代表等167人為監督員,定期組織召開經營者及用戶座談會,向社會發放征求意見信,與經營者建立聯系戶制度,做到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結合,對窗口部門的服務質量進行測評,對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解決,共取消261臺文明出租車,取消14條文明線路,取消38臺文明客車,取消13戶文明汽修廠,提高了創建活動的社會透明度和群眾認可率,群眾滿意率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