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州大市場為何有場無市
試想一個功能不健全,設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利,安全無保障,環境不優美甚至是惡劣的市場,居民連住都不喜歡,誰還愿意進去做生意?
政府引導不到位 一個成熟市場的形成有其內在的必然規律,是由于長時間的積累慢慢形成的。但如果有政府的正確引導,就會加快市場形成的步伐。饒州大市場至今冷冷冰冰,形成不了規模和氣候與當時重視市場載體建設,忽視市場主體培育,沒有深入的研究市場運作的客觀規律,沒有加大培育市場的力度,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系。一是沒有一個具體而現實的優惠政策鼓勵批發商入內經營。二是缺乏必要的行政手段。在交通、經營區域等方面的引導和干預。象義烏的小商品大市場、樂平贛東北大市場、南昌洪城大市場等都是由于政府的正確引導而逐漸發展起來的。三是缺少活躍市場、培育市場的組織和啟動機制,沒有專人抓市場的啟動和繁榮。
購商鋪者經商的少 據饒州大市場業主委員會反映,饒州大市場的業主相當一部分是工薪階層,有固定的收入,或者是有一定閑置資金的人。這一階層的人群,一方面缺少投資經商的沖動和強烈經商的欲望。另一方面是缺少經商的經驗。買下產業,只是想到時候出租獲取一定的租金,自己不考慮經商搞批發,所以有許多店鋪一直在等人租下,租不租的出去對自身的經濟狀況也沒有多大的影響,沒有迫切需要資金周轉或資金回籠的壓力,也不急于把店鋪盤活。另有一部分業主雖然自己經商,但持觀望態度。看大家都沒有進來開店,自己也就不愿意進來,怕影響自己的生意。或者他們原本的經營場所就很好,到這里購買店鋪是求更大的發展,結果看到這里沒有一點商氣,就想等到大家都來做生意時再進駐。這也是市場冷清的又一原由。
有識之士認為:“繁榮饒州大市場就要補好課、上好課,再建市場就要備好課。”
“補好課”,“變冷為熱” 政府要樹立啟動了一個市場就培育了一個巨大稅源,培育了一個市場就增加了大量就業崗位的觀念,做好啟動與繁榮饒州大市場的“補課”工作。一是考慮重新給饒州大市場科學定位,利用本地的原有資源和優勢轉型為中小型的其他專業批發市場。二是出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有現實意義的優惠政策,鼓勵正在做批發生意和想做批發生意的業主進入饒州大市場經營。三是要參照外地成熟市場的作法,鼓勵開發商把業主的店鋪以契約的方式暫時收回,通過中介租出去,逐年返利給業主,逐年活躍市場。或者以整體的形式招商引資,讓大的經濟體來規劃市場的未來。四是成立相關的啟動市場、培育市場的組織機構。做到有領導親自抓、專門抓、經常抓。做到建好一個,啟動一個,收益一個。
“上好課”,“起死回生”一方面,政府要把承諾的配套工程盡快的建設到位。另一方面要上好思想政治課,督促開發商盡快把做市場當作開發房地產的思想中轉變過來,把注意力放到啟動市場、培育市場上來。。一是要盡快完善市場的基礎設施,完善市政功能,優化人居環境。硬化北緯三路、建好停車場、美化亮化市場內部環境,改造好排水管道與進水閘門等基礎設施,給業主一個舒適的創業環境、優越生活環境;給客商一個便利的交通環境、滿意購物環境。二是加大管理市場的投入。有良好的管理秩序,就有良好的經營環境,就能給經商者安全感,增強經營者的信心。要求開發商把公共部位的維護管理基金按照建設部的規定(售房資金的2—3%)標準上繳到位,以便加強市場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