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新形勢下教師隊伍建設的"瓶頸"現象
試析新形勢下教師隊伍建設的"瓶頸"現象
張萬生
教師隊伍建設歷來是一所學校、一個校長全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出路,也是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和知名度的正確途徑。近年來,各地各校在教師隊伍建設上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但是,在成績的背后,已經明顯暴露出一種"瓶頸"現象,對這一現象如果不及時加以疏導,任由其發展下去,就會影響教師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從研究我校教師隊伍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出發,略談一二,不足之處,敬請匡正。
一、"瓶頸"現象的表現
1、骨干教師的價值取向問題。在我校教師隊伍中,涌現出了一批愛崗敬業,樂于奉獻,不計私利報酬,工作中舍得投入,拿得起,放得下,成績優秀的骨干教師,他們是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但在他們身上也表現出一些與時代要求不適應的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對自己的教育理想定位不盡合理。他們往往以取得好成績,受到表揚和贊譽,或者取得豐厚的物質待遇為自己工作的全部目的和落腳點。這種定位是把教育看作了一份職業,憑之吃飯,掙工資。但在教育改革發展到今天,在提倡終身學習的時代,僅僅把教育看做一種職業,是遠遠不能滿足要求的,這個時代需要教師把教育當作一種事業去從事。只有把教育當作一種事業,才能踏踏實實地工作,為學生傾盡心血,時刻做個有心人,時刻動腦子,探索規律,發現真理,追求成功。并且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博采眾長,能把最恰當的事例信手拈來,融入課堂,學生在和諧愉悅的環境中學習,汲取知識,不再有學習之苦。
2、中年教師中的“高原”現象。中年教師在我校所占比例較高。有多年經驗的中年教師對學校的管理模式、人際交往、工作方式耳熟能詳。在工作中,勤勤懇懇,遵章守紀,習慣于憑自己經驗和思維定勢開展工作,不喜歡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我們稱這種現象為“高原”現象。高原現象的出現,雖然有其合理的成分,但與這個改革和創新的年代,卻極不相適應,影響了教師的發展,影響了教育的創新。
3、青年教師的浮躁現象。青年教師思維敏捷,知識新,觀念新,容易受社會大氣候的影響,是學校發展的希望所在,這是積極的一面。但在青年教師身上卻存在一些浮躁現象,如有些青年教師缺乏人文素養,不知道尊重別人,心高氣傲;有些青年教師沒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沒有正確的理想信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些青年教師一旦發現自己的理想不能實現,受不了挫折,就熱情銳減;一些青年教師看到社會上有些人大把撈錢,而看到教師清貧,就耐不住寂寞;一些教師面對學校、社會及教師職業道德的“清規戒律”,感到不夠獨立自由,就搞一些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應付;有些青年教師不善于學習,沒有理論功底,撰寫論文,東拼西湊等等。這些都是青年教師中的浮躁現象。
二、對"瓶頸"現象的思考
1、校本培訓模式的缺憾。校本培訓模式,是當前教師隊伍建設中正確有效的途徑之一。校本培訓,應當是有計劃,有目的,有教材、有實施措施和物質保障的培訓方法;應當傾盡全力提升教師的教育理論和專業文化知識,提升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應當堅持以人為本,建立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培養機制。只有這樣,才能使校本培訓真正產生效益。近年來,我校雖然堅持了校本培訓,把校本培訓納入到了校長的議事日程,制定了教師隊伍建設《五年規劃》,出臺了《教師基本功考核訓練辦法》,形成了《師德簽定暫行規定》,在平時工作中,開展了"三筆字"、授課競賽等崗位練兵教學活動,這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有不足,與校本培訓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一是要求上整齊劃一,希望通過教師隊伍建設活動,使大多數教師都能進步,但沒有認真分析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層面的教師的精神需求。二是教師隊伍建設的內容上缺乏時代感。在具體工作中,強調對教學基本功的要求,而忽視了新的教學思想、教育觀念、教育理念的學習和教育;三是形式上單一。很多情況下,局限于組織教學競賽,組織聽課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