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語文教學教研,在路上--教研會議發言稿4
寫作的重要性就更不用說了。歷來許多著名的教育家同時又是寫作的大師,也極其提倡教師和學生都要進行寫作。大家都知道,只有積累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把積累在大腦中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可以使那些知識不再是干枯的花朵,而是像離巢飛去的歌鳥,盡情地欣賞、歌唱周圍世界的魅力,對于老師來講,當他開始記錄那些發生在課堂上與學生交往的樁樁件件,他大腦中的那些積累起來的語言及其承載的思想將被喚醒,并且重新組合,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語言,他的目光就會變得更加敏銳,他的課堂將會更加精彩,更重要的是,他給予學生的將更多。許多名師如李鎮西,王君,魏書生、袁衛星等,都是因為辛勤記錄與學生的點點滴滴而出書出名的。
5.在創新與實效上想辦法。
從新課改來說,新一輪課程改革啟動以來,新課改所倡導的新理念、新舉措已經走進校園,走進師生的生活,教師們也在隨著課程所建立的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學方式,但在這一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 另外,從學校實際情況來說,學校大,教師多,教師組成成分復雜,能力水平差距懸殊,教研組大小不一,當前教研組存在“教”多“研”少、教研活動浮于表面的現象。教研組活動往往停留在布置常規工作、聽課與評課等簡單的工作層面等。都需要改進,需要深化。怎樣改進?怎樣深化?那就是創新。如聽評課,新的東西就很多,如課堂觀察,如同課異構,還可以擬定一個主題,在一段時間里集中研討,然后圍繞另一個主題再去研討去思考,不是為了教研而教研,為了聽課而聽課,而是有主題有目的的展開有效的研究。這些都需要大家認真思考,積極研究。
總之,教研組長任務重,責任大,需要我們多想辦法多出點子,克服一切困難,才能有效的開展,才能開展的有意義,當然,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不成熟的思考,相信在座的組長們要比我更有話語權,更有經驗。
著名的教育大師新教育的引領人朱永新教授曾說過: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會做夢的教師。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內涵與主題都不同。只有具有強烈的沖動、愿望、使命感,才能夠提出問題,才會自找“麻煩”,也才能擁有詩意的教育生活。
李鎮西老師也說過,如果我們把教育不只是當做一種工作,更是作為一項事業來做,那么,一切酸甜苦辣都是自找的,是心甘情愿的,也是充實的、快樂的、幸福的!
朋友們、同事們,語文的天地,美麗而寬廣;語文的世界,深邃而博大。在這條路上,我們既是水手、更是船長,愿我們都做一根有思想的蘆葦,做一個激情滿懷的船長。攜起手來,比肩奮斗,用生命的熱情去撒播思想的種子,讓更多的蘆葦隨風搖曳,讓我們監利的語文踏上一個新的臺階!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