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特區工作會議紀要
(二)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更有成效地吸收外商投資。通過吸收外商投資,帶進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和國際市場銷售渠道,是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媒介。特區要進一步把這個環節抓好,抓得更有成效。要按照國家吸收外資的產業政策和特區發展外向型經濟的要求,引導外商投資方向。要在提高加工工業水平的基礎上,有計劃地引進一些原材料工業和基礎元器件工業項目,增強產品的綜合配套能力。要積極發展與國際上有經濟技術和經營銷售實力的大企業合作,爭取興辦一批技術先進、效益較高、外銷能力強的骨干項目,同時, 還要繼續舉辦“兩頭在外”、投資少、周期短、收效快的項目。
特區改善投資環境,首先要幫助已經投產開業的企業,特別是對外影響大、投資規模大的原材料、元器件工業企業,落實建設和生產經營條件。廈門特區還要重點幫助辦好臺商投資企業。要不斷改進管理,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為企業提供高質量服務,同時要強化監督機制,不斷總結經驗,提高監督管理水平。深圳、廈門等特區都面臨著供電、供水、交通運輸、通訊等基礎設施急待改善的問題,要搞好已經批準的機場、港口、電廠等重大設施項目的建設,要積極吸收外商投資搞基礎設施,盡快使這方面條件有較大的改進。
(三)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增強國際交換和競爭能力。特區要把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步子邁得更大些,關鍵是拓展國際市場,擴大產品出口能力。要進一步提高特區自產產品的出口比重,對國際市場適銷,國內原材料短缺的產品,應大力發展進料加工、來料加工、補償貿易,實行“兩頭在外”,并努力提高凈創匯率,對國際市場適銷,國內原材料比較寬裕的產品,應組織深加工,買現高增值出口。
特區發展外向型經濟 ,必須把提高經濟效益放在首位,逐步實現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轉變。特區的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不能停留在目前以勞動密集產業為主的狀態,要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向技術密集產業轉變。要總結推廣辦好集團企業的經驗,培植一批工貿技結合的集團企業,把產品的開發和生產統一起來,把供銷兩頭密切聯系起來,形成關聯企業協作配套的整體競爭能力。要聯合內地企業和科研單位,搞好合作,加強應用技術的二次開發,創制新產品、新花色、新款式、新功能,把特區的產業和產品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深圳特區要進一步加強開拓海外市場的能力,逐步建立國際信息、銷售網絡,發展遠洋貿易。發展在深圳接訂單、搞開發、做設計,把加工制造向內地擴散的業務,更好地發揮窗口和基地作用。
特區要重視農業,尤其是海南特區。要有計劃地組織農業開發,發展創匯農業產品。注意保護耕地,保護農業生態環境。
(四)適應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需要,繼續深化改革,建立有效的宏觀調控機制和富有活力的企業經營機制。
特區經濟是國家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組成部分,特區經濟運行機制用同樣要實行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原則。由于特區的主要任務是發展外向型經濟,市場調節的作用要發揮得更充分一些,調節的范圍可以大一點,方式可以靈活一點。加強計劃指導和宏觀調控,正是為了引導特區經濟向外向型發展。特區的經濟體制改革要遵循這一方向進一步深入和完善。正在進行的各項改革措施,要繼續深入探索,不斷總結經驗。在搞活經濟、增強企業自我發展活力的同時,必須把宏觀管理抓好,強化企業自我約束機制,以有效的管理調控,指導和促進開放搞活。要進一步加強經濟法規建設,使特區經濟管理逐步實現制度化、法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