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工業發展規劃
(二)千方百計拓寬融資渠道,加大工業投入。
加快工業經濟發展,必須把加大投入放在突出位置。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適應國際化的要求,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抓住國際產業梯次轉移的機遇,把我市工業經濟發展與擴大對外開放緊密結合起來,吸引更多、更高水平的外商參與我市工業經濟建設。要認真研究國內外產業轉移、資本流動規律,切實抓好對日、韓、美、歐洲、新馬泰等國家和港澳臺及內地重點地區的招商。高度重視與世界500強企業的戰略合作,高起點、高標準引進我市急需的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注重引進技術設備的消化、吸收、創新,全面提升我市骨干企業的管理和制造水平。二是加大金融機構支持力度,政府搞好協調,深化銀企合作,通過貼息引導機制和市場化的項目貸款擔保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主導產業和重點企業的信貸投入。三是擴大社會融資渠道。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加大對工業投入。積極培育上市資源,積極鼓勵企業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資,爭取有1~2家企業上市。四是加強政策引導,加大企業資金投入。認真落實國家、省制定的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的各項優惠政策,同時學習外地經驗,設立技術進步專項資金,利用項目貼息和獎勵等手段引導企業加大技術進步投入,不斷增強企業發展后勁。
(三)大力實施“三個一批”工程,加快結構調整。
1、突出抓好一批大項目,加快培植主導產業。圍繞八大產業集群的培植,發揮我市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著眼于國內及世界前沿技術,組織篩選論證有潛力的大項目,集中全市人力、物力,加快項目實施,推動工業產品、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重點實施15個投資過億元的大項目。鼓勵各類資本投向我市的主導產業、優勢企業和重點項目,努力引進大的外資項目。積極做好向上爭取工作,努力爭取更多的項目列入國家、省重點項目計劃盤子,爭取資金和政策支持。引導項目建設單位節約利用土地,提高單位面積土地的投資額,新上項目每畝土地的投資應不低于200萬元。
2、努力培植一批大企業集團。鼓勵企業開展資產和業務重組,實現企業兼并、聯合及存量資產的優化配置,突出企業的主業優勢。培育企業技術創新機制,加大對研發投入和激勵,提高核心競爭力。推動企業戰略決策和經營管理與國際接軌。重點抓好30戶骨干企業的發展壯大,使之真正成為我市工業經濟的主導力量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依托。到2015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工業企業達到20家以上,其中,全市銷售收入過30億元企業1家,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達到30家以上,其中,利稅過億元企業5家。
3、大力實施一批名牌產品。大力實施名牌戰略,提高名牌產品、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在全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一是強化引導,把培育名牌與培植支柱產業、培育大企業集團相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我市名牌產品的數量和規模,增強品牌的帶動作用。二是夯實名牌基礎工作。引導企業加強質量技術基礎工作,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推進各項認證認可,使產品與國際接軌,改進提高售后服務水平,夯實名牌工作基礎。三是突出培育知名品牌。以打造品牌為目標,以培育壯大名優品牌和名牌產品為重點,把企業市場主體作用與政府引導結合起來,重點培育一批名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