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地溝油會議講話
原料>>餐廚垃圾,又臟又臭
XX年3月,浙江寧海警方在“大走訪”中接到群眾舉報,發現當地有人利用餐廚垃圾等煉制地溝油。3月28日至30日,寧海警方采取行動,先后抓獲專門收購、粗煉地溝油的黃長水等6名犯罪嫌疑人。記者在寧海縣見到了已經取保候審的黃長水。
“我原來是收廢機油的,后來改做地溝油生意。這里一些外地人收集餐廚垃圾、掏下水道,然后做些簡單過濾和燒煉,就成了地溝油,樣子很臟,味很臭。”黃長水說。 黃長水收來的地溝油又去了哪里呢?“我收的地溝油后來賣給山東濟南的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他們說是要拿去做飼料油。”黃長水說。
這家格林公司真的是拿去生產飼料油嗎?黃長水透露的一個情況引起了警方的關注——格林公司的采購員在采購時要測“酸價”,而據業內人士介紹,只有生產食用油才需要測“酸價”。警方據此判斷,格林公司有用地溝油生產食用油的重大嫌疑。案件上報后,公安部高度重視,立即掛牌督辦。
生產>>分工嚴格,行動詭秘
根據黃長水交代的線索,今年4月至7月,警方對格林公司展開調查。7月4日,公安部統一指揮山東、浙江等地警方協同作戰,成功搗毀濟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用“地溝油”煉制食用油“黑工廠”,查獲非法生產線2條。
在寧海縣看守所里,面對記者的提問,格林公司實際經營者柳立國依然言辭閃爍。
“我們原準備用地溝油生產生物柴油,但生物柴油沒有銷路,我們就改為生產飼料油——我們廠沒有生產飼料油的資格證,屬于超范圍經營。”柳立國避重就輕地說。然而,格林公司真的只是“超范圍經營”生產飼料油嗎?
“當時我們在格林公司周圍通宵蹲點守候,發現這家工廠戒備森嚴,工作人員行動詭秘,往往在凌晨把原料油運進來,把成品油運出去。”全程參與偵破此案的寧海民警洪聚峰說,“采購、生產、銷售等不同環節的人分工嚴格,互不知曉。我們判斷里面肯定有名堂。”
更令人生疑的是,該公司還采取了一些反偵查措施。柳立國在接受審訊時交代,每次都會派一輛車跟著運貨車,把運貨車送到高速路口才返回。由此可見柳立國‘警惕性’之高。”
浙江省寧波市公安局副局長王偉標介紹,犯罪嫌疑人為避諱地溝油這一“不雅”稱謂,對深加工時的油稱為“毛油”,出廠后稱為“紅油”,銷售時稱為“米糠油”“棉籽油”;應付政府監管部門時,則稱為“飼料用油”。
銷售>>批發零售,流入市場
根據格林公司成品油的流向,鄭州宏大糧油商行進入警方視野。7月14日,公安部指揮浙江、河南等地警方抓獲該商行負責人袁一等17名犯罪嫌疑人。
如今與柳立國一樣身處寧海縣看守所的袁一,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
袁一是否知道柳立國賣的是地溝油呢?“我們賣的油顏色重,有一股辣味,一看就知道與正常的食用油有差別。”柳立國說:“而且我們賣的價格是8100元至8300元一噸,正常的大豆油每噸要10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