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勞動從我做起演講稿(精選9篇)
熱愛勞動從我做起演講稿 篇1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坐在教室中的我們似乎離勞動越來越遠了。許多同學都不愿意進行掃地、洗衣服等日常的體力勞動。我認為,勞動是光榮的,們應該熱愛勞動。
勞動讓我們得到收獲,我們都是勞動者。同學們在生活中很多成果都是勞動帶來的,讓我舉幾個例子吧。當我們埋頭苦算求出了一道數學題時,勞動給我們帶來了知識的積累;當我們在宿舍共同完成一次大掃除時,勞動給我們帶來了整潔的居住環境;當我們和父母一起完成一次晚餐時,我們獲得了美味的食物和一段溫馨的時光。勞動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都是勞動者。我們通過勞動滿足需求、提升自我、悅納自我。勞動是光榮的、平等的,是人類財富的源泉。
勞動為社會創造價值,勞動者為社會做出貢獻。城市中無數的清潔工日夜勞動,維持城市的潔凈。鐵路維修工人奔走于無盡的鐵軌上,確保了交通的安全。更有無數的農民辛勤勞作,為整個國家提供糧食。勞動是光榮的,社會的穩定、國家的富強,通過無數個勞動者的勞動而實現!
可是,有很多同學會認為,勞動與我們無關,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勞動可以交給專門的人來做。其實這種理解是不對的,我們每日的學習,不也是一種腦力勞動嗎?可我們為什么一定要將勞動一分高下呢?無論是什么樣的勞動,都可以創造價值,這些價值都是經過我們的雙手,花費時間和精力一點一滴創造出來的,不能僅憑個人喜好而分高下,進而為自己不勞動而找理由。
在我們學生中出現這樣的現象,究其根源,是我們內心的懶惰在作祟。它阻止我們去完成身邊力所能及的小勞動,讓我們待在“學習“的舒適圈內,而享受別人的勞動成果。
那么我們作為國家未來的”頂梁柱“,該如何克服這種懶惰,去自己創造價值呢?我認為,首先,我們可以從小事開始,將掃地洗碗等看似”沒有價值“的家務等納入自己的勞動范圍。其次,我們要端正思想,平等看待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要尊重勞動。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熱愛勞動!我們要學會享受通過自己的雙手帶來收獲的過程,并滿足于自己創造的成果。勞動是光榮的,勞動不僅可以為個人創造價值,更是我們青年人為社會做奉獻的方式。把小我的勞動融入社會的大我、祖國的大我中,為人民富足、國家的富強做出貢獻,用勞動的價值創造更美好的家園。
誠然,這對我們的身體和思想都是一個挑戰,但我相信經過我們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克服懶惰,成為一個認真勞動的人!
青春由勞動而出彩,作為復興中學的學生,國家的一份子,讓我們認真勞動,熱愛勞動,用勞動創造財富吧!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熱愛勞動從我做起演講稿 篇2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發言的題目是“小我之勞,大國之夢”。從古至今,如果沒有朝九晚五的日夜勞作,何來如今強盛的神州大地?勤勞,是每個人應有的品質。
勞動,是修身之道,立家之本。先哲有云:“成由勤儉敗由奢。”唯有身體力行,體驗勞動之不易,方可領悟“來之不易”、“物力維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中華民族奮斗精神,深深熔鑄在人們的勞動成果之中,通向自身精神的拔高領域和幸福美好的家庭生活,只有吃苦耐勞才是真實意義上的途徑。
勞動,更是興邦之基,立國之策。空談誤國,而“實干”才是治國之本。所謂實干,正是要求中華人民每一個人拼搏奮斗,腳踏實地,靠的不是祈求幸福,而是靠自己的雙手,“擼起袖子加油干”打造出錦繡中華。所謂的“大國工匠”,哪個不是靠的勞動中的不斷提升,和數年如一日的不懈堅守?勞動自手邊而起,或小或大,或簡或繁,或體力或腦力,但凡可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添磚加瓦者,皆是勞動。
反觀有些同學,以學習為幌子,推脫責任,并拒絕在勞動上花一分一秒,并試圖用錢財或科技能力代替必要的自身勞動。這類想法缺少了對勞動的理性認識,淺略地以為勞動單單只是一項苦累的體力活。無論是體力活還是腦力活,勞動的真正意義相比于付出精力和時間,是在勞動的過程中能更深刻地收獲精神上的升華。當發現得到遠遠大于付出后,才能體會到勞動的精髓。“勞動是光榮的”并非客套話。
同學們,產生這樣的想法固然不對,但并不可恥。只要你們都明白自己為何不愛勞動,加以改正,必然能重新進入正軌,尋找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那么,是什么導致了同學們產生這樣的想法呢?究其根源,是長期以來人們一直生活在自己的舒適圈里而惰于行動,害怕脫離舒適圈使人產生惰性。舒適圈當然很舒適,但沒有人能永遠以來它。而且恐怖的是,當人們被迫脫離它時,它能使人產生極度的無助感和空洞感。不勞動,哪來永恒的舒適?
同學們,為時尚且不晚,怎么重新開始尋找勞動的意義呢?首先,得端正你的勞動態度,使你自己完全能遵守勞動紀律。其次,你們還要學會勞動技巧,才能更好地幫助你提高勞動效率,便于你找尋“光榮”。最重要的是,如果培養好你的勞動習慣,它將是陪伴你的優良品質,“不是親手點燃的不算火焰”。“勞”是中國五大優秀品德之一,擁有它,你就已經達到了品德的一大高峰。
同學們,高爾基說:“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美好事情的源泉。”于我而言,沒有任何一件事能比勞動更光榮。誠然,學習和舒適圈非常制約著你們,但當你們走出它們,感受勞動,這或許真的能給你們在其他事物中得不到得啟發和精神食糧。
一人勞動,功成一人;一國勞動,功成一國。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熱愛勞動從我做起演講稿 篇3
勞動的重要性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很高興來到復興中學做一次演講,我要演講的內容是“勞動的重要性”。
有許多同學認為,勞動在這個科技發達的社會沒有太多的用處。但是我認為,勞動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上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人們如果不勞動,如何耕種出糧食?如果不勞動,如何去發明,去創造?現在的科技是由無數的科技人員動腦,用他們的智慧凝聚而成的。科技人員的思考也是一種勞動,勞動不拘于形式,也不是意義上的農民的耕種才是勞動。
如果自己不勞動,如何雇傭別人去勞動呢?沒有勞動,何來的科技呢?勞動并不能使人變聰明,但是你連勞動都不做了,那你如何改變自己呢?科技的力量雖然強大,但如果沒有人類的勞動,如何創造出科技?所以,我認為勞動是重要的。
古諺語云: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古代的勞動是勤勞的播種,耕耘,收獲。所以,只要去播種,勤勞的耕耘,就會有收獲。在當今亦是如此。
或許有的同學會說,學習勞碌,占了許多時間,所以不去勞動。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在學習的閑暇時間里,可以去勞動。并不需要去打工,只需要偶爾打掃一下自己的宿舍的衛生,也算得上是勞動了。
有的同學會說:勞動這么苦,這么累,為什么要自己去做?因為,如果你不去做,他也不去,每個人都不去做,那世界會變成怎么樣?對于讓別人幫忙做事,我很贊成。因為人多力量大,但是自己不勞動,這種行為我不贊成。你可以讓別人幫你做事,但是你自己也要勞動,不然別人憑什么幫你?如果你開一家公司,你身為老板,不去上班,不去談客戶,整日待在家里,這樣的公司,工資再高待遇再好,也沒有員工有積極性。因為你身為老板并沒有給他們帶好頭。很簡單的道理,但不是每個人都懂。
有的同學不尊重勞動,認為勞動一無是處,但是這是錯誤的。因為勞動已經證實了它的力量。它創造了科技,它改變了人類的生活,難道還有人認為勞動不重要嗎?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陰宇連綿
熱愛勞動從我做起演講稿 篇4
趙國靖
以勞動之精神,擔時代之責任
親愛的復興中學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以勞動之精神,擔時代之責任》。自古以來,勞動成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勤勞智慧造就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中國人民付出汗水與艱辛的努力,支持著民族的步步前進。勞動是深深刻進人們骨肉之中的執念。當今社會,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時代的變遷,社會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忽略勞動的意義,這是時代造成我們對于美德的遺忘。
勞動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源泉,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主要力量。通過勞動,人們創造出了許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勞動本身就是快樂的,唯有親身體驗才會明白勞動的樂趣,勞動不應成為一種負擔。有人因為學習太累不愿勞動,有人寄希望于人工智能解決勞動問題,還有人渴望用金錢購買勞動成果,這些都是不可取的,本質上都是對普通勞動的一種消極避讓。一屋不掃也難以掃天下,不去認真完成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勞動,又何以去實現更大的目標?
人生因勞動而精彩,生命因勞動而美麗。熱愛勞動、踏實勞動的過程,既是造福他人與社會,也是實現自身價值的過程。全國勞動模范王樹明,因一次意外事故不幸高位截癱,但是他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勞動的機會。他謝絕了別人的幫助,堅持獨立上崗工作,平均每年要擦拭修復電纜線三千多條,累計參加科研項目二十余個,直接或間接創造的經濟價值已超四百萬元,被譽為“輪椅上的雷鋒”。面對挫折,他沒有找理由,更沒有求助,而是選擇用自己的勞動實現人生價值,創造幸福生活。
同學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中華民族是勤于勞動,善于創造的民族。正是因為勞動,我們擁有了輝煌的歷史;也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今天的成就。”新時代的中國早已走出了屈辱的歷史,迎來大發展的時期,必將更加重視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努力建設知識性、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與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是國家的戰略要求,也同樣給我們新時代的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幫父母做一次家務,到學校的一次值日,再到社區的義工活動,好好完成生活中的每一次勞動,努力提升自己的勞動素養,培養自身對于勞動的熱愛,是每位青年學子的必修課。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同學們,請讓我們熱愛勞動、歌頌勞動、參與勞動,在勞動中提升自我,發揚勞動精神,擔負起新時代青年應有的責任,成為國家的棟梁,民族的希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請堅信,勞動是人類的積極姿態。努力開創未來,奮斗成就夢想。新時代的你們必將揚勞動之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熱愛勞動從我做起演講稿 篇5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熱愛勞動 從我做起》。
提起“勞動”二字,可能就會有人眉頭一皺,其實這是他們頭腦里存在一種錯誤的聯想造成的。我們每天、甚至每時每刻都在勞動,只不過有些時候是在做體力勞動,有些時候是在做腦力勞動,有些時候是在做我們不喜歡的勞動,有些時候是在做我們喜歡的勞動。因此,有人批評我們不熱愛勞動,理由是不夠充分的。
當然,有一些勞動內容的確是我們不熱愛的。比如一些又臟又累的體力勞動、一些瑣碎細小的家庭勞動和學校勞動,再比如一些比較困難的腦力勞動和一些無法提起興趣的腦力勞動。
歷史課本告訴我們,人類應對世界的歷史,其實也是分工的歷史。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分工越來越細,人們的勞動內容,也相應的越來越趨向于單純。從某種角度來說,放棄或者說不熱愛某些勞動,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人類智慧的體現。然而,這不代表所有的放棄和不熱愛都是合理的、明智的。有一些體力勞動,有一些我們不喜歡的腦力勞動,仍然有著它們存在的必要性。它們不但維持了我們的生存,構成了我們的生活,同時也豐富了我們的生命。
人是由軀體和心理構成的,人的發展和進步也理應在這兩個方面同時取得成就。可是有些崇拜能力的現代人具有輕視體力勞動的傾向,對于瑣碎細小的日常勞動更是漠不關心。隨著國家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過上了物質比較富足的生活,他們已經不需要通過這些勞動去換取生存的物資。但是,這些勞動本身就具有健身、審美乃至休息的功能,有些勞動還蘊含著十分珍貴的情感價值。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些勞動對于所有人來說都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不是花錢請人和依靠人工智能就能保證人成其為人、人成其為具有生活品位的人的。
之所以出現不熱愛勞動、不尊重勞動的現象,最重要的原因我認為還不是無法理解勞動的意義而輕視勞動,而是無法超越人類的天性。王陽明思想之所以光耀后世,輻射東亞,是因為他主張“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理論、思想固然重要,然而要想改造世界、改變自己,必須還得身體力行。王陽明正是抓住了“行”這個在過去和當時都為理論家們所忽略的“關鍵”才脫穎而出、流芳百世的。人類是惰性動物,用“好逸惡勞”這個成語來形容屬于客觀描寫,毫不夸張。所以,改造人類的惰性,超越這個不良的天性,是全人類及其個體得以持續進步和發展的重要保障。
我認為世上很難有天生“熱愛勞動”的人,從不“熱愛”到“熱愛”,是自我人性超越的結果。這種超越,直接證明了人類不僅能夠改造世界,同時還能改變自己!同學們,只有熱愛勞動、能夠自我改造的人,才配稱作萬物之靈長!
德國思想家費爾巴哈有一句名言:“人,是自己食物的產物!”我們要用勞動來改造自己、超越自己、塑造自己,請大家接受我今天的倡議——“熱愛勞動,從我做起”!
謝謝大家!
復興中學高三×班 ×××
20__年×月×日
熱愛勞動從我做起演講稿 篇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知道“環衛工人見過凌晨四點半的街道”,也看到食堂掛的“恒念物力維艱”,還會背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但我們真正懂得勞動的意義嗎?真正踐行了勞動精神嗎?
有的同學反駁:“為什么要親力親為,有錢任性,請個保姆或者鐘點工就可以了”;有的同學莞爾:“萬能機器人,不需要一打,一個就夠了”;有的同學感慨:“田家少閑月,學生無閑月。我們光學習就夠嗆了。”的確,購買家政服務,合理不違法;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可謂是日新月異;高中的學習生活十分忙碌,真真是“夙興夜寐”。但如果拿這些做借口,放任自己懶惰成性,該自己做的事情都不做的話,就會慢慢成為溫室里的花朵,難以有所作為。此之謂:勤人過山易,懶漢動指難。
在過去,"寧肯一人臟,換來萬戶凈"的掏糞工人時傳祥不怕又苦又累又臟的活兒,受到了黨和人民的高度贊揚。在今天,勞動的方式或內容或許會發生改變,但勞動的精神――愛崗敬業、孜孜不倦、無私奉獻依然傳承著,依然有很多人熱愛勞動。快90高齡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仍然下田搞科研,自稱“只有下田最快樂”;鄉村醫生肖明國27年來總是背著醫藥箱,不辭勞苦地給村民們送醫送藥,被稱為村里的移動“120”;遼河的陽光志愿者沙漠植樹14年,歷經艱辛,只為讓沙漠早日恢復“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
勞動最光榮。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勞動讓我們增長見識;勞動讓身心都得到休息、放松;勞動讓靈魂更堅韌、富有生氣。此外,在勞動的過程中,我們會知道做一頓飯的功夫比吃一頓飯的功夫多得多,會知道弄亂一個房間比清理一個房間容易得多。于是,你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不浪費別人精心做的飯菜,不弄臟別人用心打掃的地面。
我們雖然還在寧靜的校園,但依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是不是可以做一頓飯,讓媽媽驚喜一下;是不是可以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向勞動者真誠地道一聲“辛苦啦”;是不是學會兼顧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
人,生如蟻,美如神。在這之間,勞動居功至偉。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畝田,種花種稻還是麥都可以,最重要的是播種下熱愛勞動的種子。不稼不檣,難成棟梁。愿我們勤播種,勤耕耘,收獲一個成為棟梁的自己。
謝謝大家!
熱愛勞動從我做起演講稿 篇7
親愛的復興中學的同學們:
大家好!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這上古先輩最簡短的話語,讓一幅先人伐竹制弓、逐宍捕禽的樸質畫面透過黃土滾滾塵埃展現在你我眼前,其中透漏出人生最樸實的道理:勞動方能生存。
高爾基對他的友人說:“勞動是世界上一切快樂和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這與我們先祖的想法不謀而合。勞動是光榮的,它創造了歷史輝煌,創造了燦爛的人類文明,每一點,每一處都會顯露出勞動的光榮,有時雖是星星點點,卻那樣照耀人心。
如我們所知,“勞動”是經久不息的話題。古人為其著書寫詩,詩經所述“爾牧來思,何蓑何笠,或負其餱”,介紹牧人的生活,他是怎么樣的呢?戴著斗笠披著蓑衣,干糧袋兒也背著,就是這樣一普普通通的`人,正勤勤懇懇地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著自己的生活。
今人身體力行,“當代愚公”黃大發歷時三十年,靠著簡陋勞具和雙手,在絕壁上鑿出了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扎根鄉村36年的最美教師“支媽媽”支月英,自十九歲不顧家人反對來到泥洋小學,成為一名深山教授,36年一直堅守講臺,絢爛了大山里兩代人的童年。
但是,中國更璀璨更光輝的未來握在我們這些新青年的手中,在我們的奮斗中。
身為一名朝氣蓬勃的中學生,勞動應是我們所推崇的美德。然而,我們的校園里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他們不理解勞動,忘記了自己先輩們的教誨,誤以往僅有學習成績就可以,對勞動嗤之以鼻。更有甚者,對勞動成果毫不珍惜,肆意踐踏。小學生不會剝煮熟的雞蛋、不會拿掃帚掃地,大學生讓家長定期到校洗衣服、請家政公司來宿舍搞衛生……在部分學生和家長眼里,勞動無足輕重。
可以明確地說,這是錯誤的言行。曾幾何時,中華民族憑借著勞動這一美德取得非凡的成就。回首以往,若沒有科學家們付出日日夜夜的艱辛,5G時代又怎么來臨中國?若沒有建筑工人們櫛風沐雨的辛勤,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怎能奇跡般的佇立在波濤洶涌的海洋上?若沒有南仁東與他的團隊的不懈努力,中國有如何能張開“天眼”,看向宇宙?正是有著這些人的勞動,中國成為新時代的“領跑者”。
“熱愛勞動,從我做起”不僅僅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它是無數踏踏實實人民的人生寫照,更應是我們這代新青年的行為準則。
今天我站在這里,不是來喊口號的,勞動不是只喊口號,而是要有實際行動。無需遲疑,現在就行動吧!我們的未來,就需要我們自己牢牢將其把握在手中!或許只需要先在勇氣上踏出一小步,我們就在熱愛勞動上成功地踏出了一大步!從今天起,不,就是此刻,身為學生的我們定下自己的努力方向,一步一個腳印走好為祖國奉獻的每一步吧!勤奮勞動,我們無所畏懼,向未來的彼岸遠征。報效祖國,我們無所保留,向成功的巔峰攀登!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熱愛勞動從我做起演講稿 篇8
勤勞與愛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主題是“勤勞與愛”。作為復興中學高三年級的學生,北宋“神童”詩人汪洙的《神童詩》,想必在座的同學們均有所聞。其中我對“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與“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這兩句的印象尤為深刻。
也許有些同學會說,這首詩最有名的應該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你說的也沒錯,但我認為它們之間還在存著因果遞進關系。若非經過少小的勤勞、勤學、勤問,十年寒窗,讀書萬卷,何來日后的安身,立業?即使可以安身,立業,那也只能是基于田舍郎而已。之所以登得天子堂,成為將相,這是于勤勞、自強分不開的。
《左傳》有云,“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于古代勞動人民來說,只要勤勤懇懇地去勞動,生活就有了保障。作文換言之,勞動即是財富的源泉,幸福的源泉。可見,勤勞,一直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于我們學生而言,勤勞同樣重要。
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無需像匡衡那樣靠鑿壁偷光才可學習的勤奮,無需像魯迅那樣靠嚼辣椒驅寒才可學習的勤奮,無需像侯寶林那樣靠去圖書館抄書才可學習的勤奮,但卻要有齊白石、魯迅、李四光那樣珍惜時間,節約時間,擠出時間的精神。并且要在勤奮、刻苦學習的腦力勞動的同時,也讓我們的身體得到充分的勞動鍛煉。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我們學習這么忙,勞動太占用時間了!”我想說的是,學習本身就是勞動的一種。當然,我們的身體發膚受之于父母,我們能安安穩穩地坐這么寬敞明亮舒適的教室里學習,難道不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嗎?
《詩經》有語,“夙興夜寐,灑掃庭內。”在學校,個人的儀表儀容,教室與宿舍的衛生,你就沒有一點責任與義務把其收拾整潔干凈衛生嗎?回到家,你就應該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心安理得地做個“小皇帝”?
也許有的同學說:“科技進步這么快,勞動的事,以后可以交給人工智能!”有的同學還會說:“勞動這么苦,這么累,干吧非得自己干?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我承認,我們生長在這個網絡時代,信息時代,科技時代。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的確已經有很多的勞動被機器取代,被人工智能取代,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我們的生活將會融入更多的機械化,智能化。但還是有很多的勞動無法被人工智能或者由他人“代勞”的。比如,當今社會的兩大熱點:陪伴父母(老人),教育子女(兒童)。
如果你有這個能力,你可以請機器人或請人給予你父母陪伴,并且為其做諸多你不愿或不宵去做的任何勞動,但你請來的人或者機器人,能夠給予你父母親情與愛嗎?于后者亦是如此,你可以請來最知名最權威的教育專家,育兒專家,但他們卻無法取代父母所給予的愛。
最后,我用一句話對今天的演講做個總結:學生,當以學業為重,而人,唯勤勞與愛不可缺。
共勉,謝謝大家。
一葉浮萍
熱愛勞動從我做起演講稿 篇9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講主題是“投身于勞動,修養以品德”。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流淌在中華民族千年傳承中的血脈靈魂,也是當代美好生活的源泉。然而,在節奏加快、科技發達的今天,“勞動無用論”甚囂塵上,那么,勞動當真無用嗎?
有人說,身為學生的我們應該把學習放在首位,對耗時且無益于學習的勞動,理應一笑置之,忘卻于九霄云外。這恰恰是一種對于勞動的片面認知,勞動獲得技能,促進素養提升,掌握勞動技能,何嘗不是一種關于品格的學習?且看國家在義務教育階段開設勞動課,將勞動課評分納入素養考察,非義務教育階段開設類似“開心農場”的實踐基地,又何嘗不是對于勞動的`重視?勞動并非只有“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的早出晚歸,對于我們亦可是隨手整理自己的書桌,晾曬自己的衣服,甚至只需你將廢棄報紙扔入紙簍,也算一種勞動。
有人說科技發展服務于人,人工智能不斷更新,用人工智能勞動也未嘗不可,也有人說,“花錢消勞”亦不失為一種解決之法。誠如他們所言,科技點亮日常生活,“花錢”保障他人工作,但請你試想一下,當人工智能因為斷電而無法運行,當它零部件破損而無法運轉,當你的財產不足以支撐你“兼濟天下”的偉大理想,失去他們的幫助,你又應如何自處?是成為掌控勞動技能,即使上述情況同時發生也能應對自如的“上位者”,還是手忙腳亂,等待他人幫助的“囚徒”,自是不言而明。
近年來有關勞動的討論居高不下,有人以成為清潔工、農民一類的職業為恥,更有人對“北大博士畢業后當屠夫”這類新聞大肆嘲諷,以底層勞動人民為恥,這正是物欲橫流、金錢至上的當今社會必然會出現的社會現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是我們的祖先在數千年川流不息的歷史河床上勞動的生動演繹。“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更是我們對勞動人民誠摯的贊美,勞動是幸福的源泉,是財富的源泉,只有勤懇勞動,方能匯聚美好明天。憑勞動生存,本就不應受千夫所指,萬人唾棄,那些所謂自視不凡的“鍵盤俠”,站在網絡的背后譏諷世間,坐在現實的面前卑躬屈膝,亦不過跳梁小丑,嘩眾取寵。
身為新時代中國的新青年,我們自應以勞動涵養品格,借勞動實現美好愿景。且視他人之疑目如盞盞鬼火,大膽在堅持勞動的路上艱行不輟。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