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課后反思(通用3篇)
勾股定理課后反思 篇1
勾股定理整章書的內容很少,就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這節課是勾股定理的第一課時,本節課主要是和學生一起探究勾股地理的認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感覺有幾個方面需要轉變的。
一 、轉變師生角色,讓學生自主學習。
由于高效課堂中教學模式需要進行學生自主討論交流學習,在探究勾股定理的發現時分四人一小組由同學們合作探討作圖,去發現有的直角三角形的三邊具有這種關系,有的直角三角形不具有這種性質。可仍然證明不了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之后用拼圖的方法再來驗證一下。讓學生們拿出準備好的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利用拼圖和面積計算來證明 + = (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展示拼圖方法,課件輔助演示。
新課標下要求教師個人素質越來越高,教師自身要不斷及時地學習學科專業知識,接受新信息,對自己及時充電、更新,而且要具有幽默藝術的語言表達能力。既要有領導者的組織指導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被學生欣賞佩服的魅力,只有學生配合你,信任你,喜歡你,教師才能輕松駕御課堂,做到應付自如,高效率完成教學目標。
“教師教,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室出題,學生做”的傳統教學摸模式,已嚴重阻阻礙了現代教育的發展。這種教育模式,不但無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會造成機械的學習知識,形成懶惰、空洞的學習態度,形成數學的呆子,就像有的大學畢業生都不知道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因此,高效課堂上要求老師一定要改變角色,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提出問題,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合作交流,把學生想到的,想說的想法和認識都讓他們盡情地表達,然后教師再進行點評與引導,這樣做會有許多意外的收獲,而且能充分發揮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久而久之,學生的綜合能力就會與日劇增。
二、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探索、研究、體會學習過程。
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卻不會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造成了知識學習和知識應用的脫節,感受不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這是當今課堂教學存在的普遍問題,對于我們這兒的學生起點低、數學基礎差、實踐能力差,對學生的各種能力培養非常不利的。課堂中要特別關注:
1、關注學生是否積極參加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動,關注學生能否在活動中積思考,能夠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否進行積極的聯想(數形結合)以及學生能否有條理的表達活動過程和所獲得的結論等;
2、關注學生的拼圖過程,鼓勵學生結合自己所拼得的正方形驗證勾股定理.
3、學習的知識性:掌握勾股定理,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三、提高教學科技含量,充分利用多媒體。
勾股定理知識屬于幾何內容,而幾何圖形可以直觀地表示出來,學生認識圖形的初級階段中主要依靠形象思維。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始于觀察、測量、比較等直觀實驗手段,現代兒童認識幾何圖形亦如此,可以通過直觀實驗了解幾何圖形,發現其中的規律。然而,因為幾何圖形本身具有抽象性和一般性,一種幾何概念可能包含無限多種不同的情形,例如有無數種形狀不同的三角形。對一種幾何概念所包含的一部分具體對象進行直觀實驗所得到的認識,一定適合其他情況驗回答不了的問題。因此,一般地,研究圖形的形狀、大小和位置.
培養邏輯推理能力,作了認真的考慮和精心的設計,把推理證明作為學生觀察、實驗、探究得出結論的自然延續。教科書的幾何部分,要先后經歷“說點兒理”“說理”“簡單推理”幾個層次,有意識地逐步強化關于推理的初步訓練,主要做法是在問題的分析中強調求解過程所依據的道理,體現事出有因、言之有據的思維習慣。
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直觀實驗手段在教學中日益增加,本節課利用我們學校建立了電教教室,通過制作課件對于幾何學的學習起到積極作用。
勾股定理課后反思 篇2
在教學《恐龍》這一課時,由于平時注重了預習時對課文的理解力培養,故在教學過程中,課文部分不用講的太詳細,學生并能根據課文找到許多相關資料。在課前布置學生搜集資料,有很好的效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對恐龍的種類及滅絕產生了相當大的興趣與疑問,借助有聲有圖的電腦課件,使本節課充滿生機,學生好學,教師愛教,不但了解了許多有關恐龍的知識,還了解到說明文中的幾種說明方法,反思這節課,有失有得:
一、成功之處:
1.視頻的運用,補充了學生生活中對恐龍感性認識的不足,起到了直觀的讓學生了解特點的作用。通 過比較句子特點,明白說明事物特點的方法,從比較、感悟,到尋找“雷同”,皆為學生自主構建知識,充分體現了重視學習能力培養的新課程理念。
2.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始終以自學為主,教師只是起了一個引導作用。如學習說明方法時,就采用了“授之于漁”的教學形式,先范舉了如何掌握梁龍有說明方法,師生共同小結學法,再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自己解說,再結合課文內容來學習,始終讓學生把學習的權利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又如匯報學習成果時,教師又讓學生自主選擇匯報的內容,學生說到哪,就學習哪,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語文課程標準》特意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加以鼓勵。” 在教學《恐龍》這一課時,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我設計了“走進侏羅紀公園”和“恐龍的自我介紹”兩個環節。而這種尊重個性體現在個性化的表達上——“恐龍的自我介紹”,這一環節,是對課文重點內容的提升,在學生通過學習了解了恐龍的特征以后,學習課文對恐龍的描寫方法,采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寫出自己喜歡的恐龍的特征,并用上說明方法,達到了知識的遷移。
4.課堂上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朗讀。三年級的教學,朗讀指導也是頗為重要的,但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靈活地運用指名讀、齊讀、自由讀、默讀等各種形式,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同時設計“競讀”的教學環節,引入“競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如:“你讀得不錯,誰能比他讀得更好?”“誰來把這一小節讀好它”……這些教學環節,都讓學生爭著讀好句子,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被提起來了,在讀中悟,在悟中讀,體會語感,在輕松的環境中不知不覺得培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二、不足之處:每個環節的過渡語不夠流利、順暢,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煉。( 勵志
勾股定理課后反思 篇3
相信做過公開課的教師都會有相同的感受:準備的過程就是一個“痛并快樂著”的過程,每一位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收獲。安靜下來,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做公開課的體會和日常教學的感受,未嘗不是另一種收獲。
美國學者波斯納曾提出過這樣一個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便他具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因此,作為教師必須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成長,才能更好地適應新的教育形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效能。
以往的政治課教學方式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一節課下來,教師很累,學生也不一定會有太大的收獲。因為學生是被動的,沒有體會到參與的快樂和收獲,所以教學效果不是很好。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觀念,改變教學方式,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起主導作用,倡導探究式學習方式,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有了實實在在的收獲。
在這次公開課的設計中,我注意應用新的教學理念,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探究式學習方式,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第一,深入挖掘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設計。由于學生還沒有開始職業活動,如果僅僅把誠實守信作為職業道德規范來理解,接受起來會有難度。所以我結合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分析現實社會及生活中的各種現象或事例,尤其是將當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以及學生身邊的事與書本中知識生動、形象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真實地感受到政治理論離自己的生活并不遙遠,從而接受所學的政治理論觀點,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還要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設法讓他們動起來。在講到誠實守信的含義時,我就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認識,因為對于什么是誠實守信學生們基本能夠回答正確。通過與教材定義的對照,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講到誠實守信的意義和誠實守信的基本要求時,我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闡述觀點,教師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更為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第三,結合新課程的要求,利用好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創設情境,以情感人。我精心選取了誠實守信模范武秀君的例子,讓很多人流下了眼淚,也讓學生受到了很深的教育。此外,通過課件展示的個人信用檔案、誠信龍江網以及實物展示的法律原文給學生以直觀形象的認識,教育效果比較好。
學校領導和老師給予了我極大的幫助,一次次的試講,一遍遍的修改,在這個過程中,使我對所教內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收集的大量資料,使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我感覺對于本節教學內容理解得更加透徹,目標更加明確了。教學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收獲是很大的。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有很多遺憾。在準備的過程中,我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包括先賢哲人們對誠實守信的理解,關于誠實守信的名人名言、圖片、FIASH作品、公益廣告,很多烹飪學生的照片,“三鹿奶粉事件”的視頻、文字資料,全國誠實守信模范的事跡介紹以及“道德的力量”晚會錄象等很多內容。由于課堂時間所限,有所取舍,只選取了最為典型、最有說服力的材料。此外,誠實守信模范武秀君的事跡錄象時間存在過長的問題。盡管我請了很多專業教師幫忙,做了很大努力,也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有一段最感人的地方,無奈之下只好舍棄了,真是遺憾。
誠實守信反思篇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