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班會反思(精選8篇)
誠信班會反思 篇1
上周四下午三四兩節課,學校全校范圍內舉辦了主題為“增強誠信意識,學會辨別真善美”班會課。此次主題班會的目的是為了強化學生行為規范教育,引導學生追求真才實學、擁有博愛之心、立志成才報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構建和諧校園,要求學生能結合自己的實際、身邊發生的人和事談了自己的看法,并對自己及身邊的人和事進行剖析,分析原因、尋找對策。
在以往的主題班會班會活動中,我往往以自己講解為主,忽略了學生的參與。這次,應學校要求,我決心放手讓學生自己搞,心里卻不無擔憂:不知道搞成什么樣呢,實在不行還是我點兵遣將,再來一言堂吧。我把班團委的幾個干部叫過來,先簡單地說了這次活動的目的和要求,還以為學生們還要這困難那困難地推諉,不料學生們竟然二話沒說,答應得很爽快,這讓我大為意外,我不由得開始期待這次班會課。
接下來的幾天,我看見班上的學生忙忙活活的,好像有的人在組織小合唱,有的人在串臺詞,團支書還帶了幾個人跟我請假說要利用中午時間排練小品。天,他們真得很重視這個主題班會,竟然是要搞出什么名堂的樣子,我心里不由地感動起來。我希望他們能搞得很象樣子,特地把幾個牽頭的叫來,問了一些細節方面的問題,如主持人、音樂的事先準備等等情況,他們都說安排好了,只是說到時要用我的電腦放音樂。我心里放心多了,想想自己就做個放音樂的DJ吧。
正式演出終于開始了,我特地帶上了數碼相機。沒用我說話,學生自己把場地布置好了,黑板上也寫了宣傳標語。主持人是我們副班長潘道燕和特會說話的徐小雨,兩個人還準備了發言詞,說話還挺溜的,還不時地關照我什么時候放什么音樂甚至拍照的角度等等。說實在的,我沒有想到他們竟然搞得形式活潑多樣,除了個別學生發言,還有8人演的《誠信天使》小品、配樂詩朗誦、個人獨唱和小合唱,還有集體宣誓和簽字儀式,整個主題班會的氣氛搞得很熱鬧,學生們都很興奮,掌聲陣陣,參加我班主題班會的吳慧琴老師說我們班學生很有才,我也非常開心,照片拍個不停,因為主持人說了要給每個表演的人留個紀念。
主題班會結束后,把給學生拍的照片上傳到班級QQ群后,我的心情還久久不能平靜。這次活動說明:學生是有潛力可挖的,只要給他們一個表現的機會,他們就會給你一個驚喜!以前我忽視了學生的能力,也沒有充分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班會課變成了批評課、聲討課,老師費勁不少,學生還嫌厭煩,并沒有達到應有的教育目標。象這種主題班會,學生自編自導,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也活躍了學生業余生活,值得今后堅持搞下去。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并不是無事可做,班主任的工作重點在于:應根據本班學生特點,積極引導學生參與主題班會的方案設計,充分發揚民主,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啟發和協同學生選擇一些既富有教育意義又生動活潑的好形式,然后再進行科學合理的有效結合,構筑主題班會的框架。這樣,才能使學生得教于樂,真正達到主題班會的教育目的。這樣的主題班會開得才有意義,才值得提倡和堅持下去。
誠信班會反思 篇2
品德與社會是我們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成為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所以,在教學《誠信是金》一課中,我注意指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以少的時間,精的內容,活的形式,形成學生主動把握,快動思維,靈動氛圍的良性循環圈。以“活動”貫穿始終,在活動中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在這節課上,我強調新課的導入環節、情景設置、過渡以及問題的設計。因為導入關系到學生對本節課的喜歡程度,直接影響著對課程的學習興趣;自然的過渡,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完成對整堂課的學習;嚴謹的提問設計,起著對知識點的落實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的作用。
誠信班會反思 篇3
什么是誠信?顧名思義,誠實守信。大家坐在這里聽我演講,是誠信;商家合法經營,是誠信;人們之間相互平等交往,是誠信。孔孟之家,禮、義、仁、信;商鞅變法,“徙木為信”。誠信,作為中華文明古國的傳統美德,幾千年來,受到人們的自覺信奉和推崇。而時至今日,我們為何又重提誠信?是的,這是因為有許多的事令人駭然:假煙、假酒、假種子、假化肥、假文憑、假職稱、假名子……不勝枚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失去誠信,必定失去發展的空間,失去堅強有力的支持,失去人格和尊嚴。有一名德國留學生,成績優異。畢業后,到處求職,屢屢受挫。這是為什么?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的檔案記錄表明,他曾經逃避公共汽車票被抓三次。在新加坡,有人拿著飛機票卻不能登上飛機。因有資料顯示他借閱的圖書還沒有歸還圖書館。可見,誠信對于每個人至關重要。誠信,公司才能聘用你;誠信,銀行才能借錢給你;誠信,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誠信,才能融入社會,求得生存和發展。誠信無處不在,無處不需。
當代社會,信用最集中的地方非金融行業莫屬。行業自律,誠信經營,可以贏得客戶的信賴,贏得長遠的發展前景;客戶監督,誠信接受服務,可以贏得較高的信用等級,及時得到資金補充,進而產生經濟效益;而兩者相互給予的誠信,就是無言的承諾,有效的融合和交流,他會使得金融業務有存有貸,資金流通通暢、安全、高效。“信用為天,俯首大眾”是我們農村信用社服務于民的文化理念,我們對客戶最大的誠信莫過于嚴格按照行業管理規定,合規合法經營,用高質量的服務,高水平的能力,高效率的工作取信于民,造福大眾。在我市一個農村信用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位農民攢下兩萬塊錢,想存到信用社可又怕信用社給少算利息。這可怎么辦?精明的他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他把兩萬塊錢在同一天分別存入信用社下屬的四個代辦站,每個站5000元,存期半年。到期后,他找到信用社主任進行咨詢并計算到期利息。然后他跑到四個網點取出他的存款。結果發現,四個網點和社主任算出的利息一分也不差。他信了,他逢人就說,信用社真的是可信賴的咱農民自己的銀行。
值得反思是:在我們要求商家誠信經營的同時,是否也誠信接受服務呢?超市的貨架,不知不覺少了東西,出口的檢測儀發出嘀嘀的警報聲,并由此引發了一連串諸如道德、侵犯人權的官司糾紛;街頭美麗的燈箱,曾幾何時,裝飾著我們的城市,也裝飾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可不知什么時候,已變得傷痕累累。我們農村信用社是經營貨幣的特殊行業,通過收攏社會富余資金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支持企業、個人,補充資金缺口,調濟資金周轉,按照國家政策,能優惠的優惠,能支持的支持,可以說為武安的經濟騰飛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在我們的客戶登記薄上,有許多重合同守信用的好客戶被視為黃金客戶,可遺憾的是,總不免還有一些這樣的人。有的逃、賴帳思想嚴重,企業效益好的時候,錢裝進自己的口袋,虧損了就留下一個爛攤子,任你處置,他們認為反正虧了是公家的,這種不負責任,不講誠信的行為,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當然,其中的原因是復雜的,我們不排除人力之外的因素,可有的人就是欺騙。明明好端端的企業,造假帳,搞轉移,就是不按時還息還貸。更有甚者,干脆直接造假,利用假存折、假匯票、假掛失,騙取資金,然后逃之夭夭。這時,道德顯得無奈,法律顯得蒼白。
我們追求誠信,渴望誠信,我們希望誠信是一種自覺的道德規范,可面對現實,我想還應該用法律來維護人類的這種美德,將一個人的信用問題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建立一套完善的個人檔案記錄,隨時隨地調用,使人們清晰地認識到不誠信寸步難行,不誠信將要付出慘痛的代價。試想,誰還會棄誠信于不顧呢?
誠信班會反思 篇4
本次聽課,我講的是四年級下冊品德第二單元第二課《誠信是金》。《誠信是金》這一課的主題目標是幫助學生認識到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行為。誠實是守信的基礎,只有擁有誠實的品德才能真正做到守信。本節分為兩部分:哪個更重要和假如沒有誠信。由于初次講品德課,自己對品德課型課時了解太少,沒有把握好課時和課堂容量。靜下心來,細細反思這節品德課,有失有得。
品德與社會是我們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成為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所以,在教學《誠信是金》一課中,我注意指導學生,以少的時間,精的內容,活的形式,形成學生主動把握,快動思維,靈動氛圍的良性循環圈。以“活動”貫穿始終,在活動中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總之,我覺得品社課要走進學生的生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時啟發學生自我評價。只有將學生的情感體驗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充分感悟、發展,才能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誠信班會反思 篇5
《誠信是金》這一課的主題目標是幫助學生認識到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行為。誠實是守信的基礎,只有擁有誠實的品德才能真正做到守信。這節課我選擇了第一個話題“誠實”,即教材的第12——15的內容。其中第13頁面是要求學生辨別到哪些是誠實的行為,哪些是不誠實的行為。我想四年級的學生對誠實有一定的認識,相對他們來說,這一內容較為簡單,因此,我酌情刪減了該內容。另外,在第14個頁面,引用了一篇報導“不誠實的代價”警示學生不誠實的后果。這個故事主要涉及的是關于不守信帶來的危害。上課時,用猜謎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根據他們愛看動畫片的特點,穿插動畫教學,痛過觀看動畫,感悟誠實,尋找誠實,體驗城市,最后拓展誠實,讓學生學得開心,學得踏實。
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制作了一個調查表,讓學生調查同學、朋友、家人誠實的行為,用給老師寫悄悄話的形式讓學生回憶了自己不誠實的經歷。這一做法,對我開展教學活動幫助很大,特別是第三個活動“對照生活,體驗誠實”、第四個活動“面對矛盾,學會生活”要求每一個學生參與,讓學生的眼睛有可看的,腦袋有可想的,身體有可動的。在活動中,創造一種寬松、和諧的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時啟發學生自己評價自己。
不足之處 :
誠實的話題源遠流長,不可能一節課就談得完,老師們是否覺得這節課沒有把誠實的含義挖掘透,沒有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誠實的重要性?或者說還沒有很好地滲透“八榮八恥”的“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觀念?
誠信班會反思 篇6
1、以活動將課堂貫穿始終,將學習與活動完美地結合起來,例如開展了講故事活動,情景再現、分組討論活動、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活動等。
2、在活動中學生相互啟發、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共同探究、體驗和領悟,做到人人參與活動,個個動腦思考,時時體成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提高了學習興趣和課堂效率。
3、本節課教師和學生都講了許多經典的有關誠信的故事,特別是導入的方式也是以故事的形式導入,充分體現了探究學習的教學理念。故事具有很強的說服力,淺顯易懂,從而調動了廣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有接受了誠實守信的教育。
誠實的話題源遠流長,不可能一節課就談得完,覺得這節課沒有把誠實的含義挖掘透,沒有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誠實的重要性,或者說還沒有很好地滲透“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觀念,這是本節課上下來的遺憾之處。
誠信班會反思 篇7
學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于學生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在課上,我利用孩子自己收集的和我收集到的種種誠信故事,激起他們對誠信的理解,在課堂上讓他們交流、討論,以此提高他們的興趣、促進孩子誠信意識的形成。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被激起,相信他們一定對誠信的內涵有個較為深切的理解,并相信會影響他們的今后生活。
誠信班會反思 篇8
小學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于小學生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學生在以往生活中已產生了不少情感體驗,從這些已有經驗出發來組織教學,這樣,就能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己教育自己,提高學習的主動性,也能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因而,我根據第一個目標,對學生中誠實的現象進行了調查,使教學更加有的放矢。通過課前對學生情況的了解,我發現學生都知道要講誠實,有生活中講誠實的體驗。
當然,學生有了正確的認知,并不一定有明確的行為。因為學生受年齡、閱歷等限制,有時因為不知道該怎樣做,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時因為缺乏堅強的意志,很多美好愿望就此夭折,“聽聽激動,做做不動”這是小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實際問題。教學中只有曉之以理,導之以行,讓學生認之深,情之真,才能意之堅,行之久。例如有的學生認為不誠實能占點小便宜,老師及時捕捉了學生的心理,讓他們展開討論“不誠實給自己,給他人帶來什么”,在思維的碰撞中更加明白了誠實的重要性。雖然誠實有時候吃點小虧,但是對你,對我,對大家,對社會都有好處。這就對學生的實際生活起到了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