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學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6、班主任高尚的人格魅力也是增強班級凝聚力的一個重要方面。班主任不僅要像韓愈在《師說》里說的“傳道、授業、解惑”,還應該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淵博的知識、深厚的藝術修養,做得正,行得直的作風,都能使自己在學生中樹立威信,使得學生能尊重你、支持你,主動地聚集在你的周圍,“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班主任才能在教育中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增強班級的凝聚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只要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能勇于開拓,勇于創新,不斷地總結經驗、改進工作,相信一定會建立一個生機勃勃的集體,一個團結向上的集體,一個具有凝聚力的集體。
五、班主任要學會與家長交往的藝術
為了能與學生家長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班主任還要掌握與家長溝通的藝術。學生家長有各種類型,這就需要我們善于與各類家長溝通,掌握與家長溝通的藝術。如:表揚要中肯,建議要語氣婉轉,耐心地聽家長說話,誠懇地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這樣可以了解家長的教育方式,教育態度,期望水平,價值觀念等,從而幫助我們進一步診斷學生問題之所在。
首先要善于傾聽。傾聽有兩個好處,一是造成平等的談話氣氛,二是便于我們從中捕捉信息。與家長交談時,我們千萬不要只顧自己滔滔不絕,剝奪家長講話的機會,與家長溝通時要饒有興趣地傾聽,并善于捕捉機會,反“客”為“主”,反聽為說;要多用開放式提問,盡量少用封閉式提問等等,等家長說完后再提出自己的看法。通過平等商討,求得家長對自己工作的理解、認同,建立起友好的合作關系。
其次,家訪中,要尊重家長。每位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愿,雖然有時“恨鐵不成鋼”,個別家長會在一怒之下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但心底里還是十分疼愛自己的孩子,他們喜歡看到、聽到自己孩子的長處、優點,而往往忽視其短處、缺點。因此,我們在與家長溝通時,要避免傷害家長的感情,不要使用推卸責任的諷刺、挖苦的語言。通過家訪,要使家長真正感到老師是在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再次,與家長溝通時要注意說話的分寸。有些學生在學校做了錯事之后往往不會向家長坦白的,反而說別人怎樣錯,老師又如何袒護那些同學,這往往引起家長的誤解。所以我們在學生家長情緒激動時不要針鋒相對,應該在家長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用征求意見的態度,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駕馭好批評的藝術,用愛心感化家長,使他能理智地與老師一起解決問題,工作起來就容易得多了。
第四,對學生的要求要達成一致。有時我們與學生家長對學生的期望有所不同,對學生要求的標準不一致,這樣就會導致對學生各方面的評價產生較大的差距。如班主任要求學生要全面發展,家長要求學生考試成績好,能升學,有“出息”。于是,有的家長就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參加學校以及社會的各項活動,說這些活動會耽誤學習。因此,班主任應耐心地聽取家長的意見,對學生家長的意見要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釋,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見,以便與學生家長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