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進步先進縣材料
族干部群眾互學語言文字,結成對子,互教互學,互相提高。現在,許多干部掌握兩種語言,在安排工作,處理問題,開會下鄉時,一般都不用翻譯,語言作為交流思想,溝通情感的工具,極大地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使各族干部群眾的心貼得更近了。 四、齊抓共管促共建,創造良好睦鄰友好環境 博湖縣駐有武警博湖中隊、河南油田項目經理部、農二師25團、27團種馬場和州種畜場,周圍還有馬蘭部隊等。縣委、縣政府認為搞好軍民、警民、油地、兵地友鄰關系是發展博湖縣民族團結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他們注重處理好這些關系。在“雙擁”工作中,博湖縣作為自治州“雙擁”工作進集體,幾年來,全縣各單位共組織開展慰問擁軍活動255次,投入資金180多萬,安置隨軍家屬和子女就業10人,入托入學18人。同時切實在各族干部群眾中宣傳部隊指戰員不畏艱苦、無私支援的先進事跡,宣傳兵團農工、石油工人為開發建設新疆的好人好事,以激發各族干部群眾對他們的熱愛,積極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如部隊用地、家屬就業、子女上學以及石油基地建立各種服務設施;團場企業的技術輸送培養等,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和無償援助。部隊、兵團、石油等也從各方面大力支持他們。近年來,博湖縣多次組織文藝小分隊深入南山慰問69230、69240、68203部隊等西氣東輸建設官兵,給他們帶去了牛羊魚肉和精彩的節目,建設官兵深為感動,為答謝博湖父老鄉親,主動為博湖援建了一條3公里的公路;幾年來,他們參與博湖特大洪災大型搶險救災5次,并同地方鄉村和縣直單位建立起共建關系。共完成共建“對子”32個;特別是在1999年、XX年博湖縣連續遭受特大洪災過程中,軍民、警民、兵地、油地關系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軍民、警民、兵地、油地和友鄰單位團結一心,并肩戰斗,戰洪魔,斗惡水,共同譜寫了一曲抗洪壯歌。在搶堵寶浪東堤決口過程中,武警七支隊二大隊五中隊武漢籍戰士簡磊、伊犁維吾爾族戰士阿不都拉,主動請纓下水,堅持在河堤內水中作業,擔任著最苦、最累、最險的任務,粗糙的編織袋磨爛了手指,洪水泡得腳指甲蓋直翻,指甲縫里塞著泥沙,發炎發臭,但還堅持在水里作業達13小時,為了防止他們被激流沖走、保障安全,大隊長命令找來背包袋一頭固定在大堤上,一頭拴在他們的腰上作業,由于在水下行動不便,急經了眼的簡磊、阿不都拉又將背包袋索性解掉。在最后階段的合擾時,決口水量小了,但水壓大,水下的洪水怎么也堵不住,同時由于在七、八米的水下,給定位投料帶來不便,又是簡磊、阿不都拉主動請戰,昌著生命危險,下潛5米找尋洞口。三分鐘,在低溫、惡濁、急流、視野不清、情況復雜的水下堅持作業兩、三分鐘,決定性的封堵上洞口,勝利的完成了任務。當他們浮出水面,戰友們才和他們一樣大喘一口氣,簡磊的手指破了,阿不都拉的褲子也破了,手背上被水下木樁上的鐵絲掛了一個長長的口子,涌著鮮血,阿不都拉卻把手往洪水中一伸,涮去血污,就投入了修筑主體大壩的戰斗。35歲的七支隊二大隊長牛建立在東北當兵時,落下了關節炎和腰肌勞損,在這次抗洪搶險中,由于經常跳入水中,指揮作戰,雙腿時常感到疼痛,自己就悄悄的往腿上貼膏藥,為了怕戰友發現,影響士氣,他從不在戰友面前脫衣裳,因為,他身上敷著膏藥,雙腿膝關節、后腰部整整貼了23塊傷濕止痛膏,就這樣他忍著全身的疼痛,硬是在又潮又濕的堤壩上同戰士們一道奮戰了整整十個晝夜,與戰士們一起雨里滾,泥里爬,餐風露宿,受涼的患處,再經過水泡、汗浸,皮膚潰爛騷癢、骨子里卻脹痛難耐。通過數十天共同奮戰,博湖人民已與七支隊官兵結下了魚水深情,他們視部隊如長城、視軍人如親人,通過博湖抗洪搶險,無疑更緊密了警民關系、軍民關系,使各族群眾深切地感受到沒有人民的子弟兵,便沒有人民的一切。他們戰勝饑餓、疲勞、蚊蟲蛟等種種困難,堅持輕傷不下火線,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發揚偉大的抗洪精神,在92.5公里防線上,在十七個險段上,處處都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當塔鄉呼爾敦揚水站告急、才鄉阿拉草場大壩潰堤,種畜場大堤決口,他們守堤固壩、堵擾決口,為排除險情立下了汗馬功勞。十個日日夜夜他們哪里困難哪里上,共出動兵力不從心1600人次。加高加固堤壩2.5公里,排除險情處,搶堵決口1處,成為博湖抗險最早、單兵、用兵次數最多、堅守時間最長、承擔搶險任務最苦、最累、最急、最險的部隊。在博湖的日日夜夜,他們嘹亮的軍歌被譽為“十萬軍聲半夜潮”,永遠回蕩在開都河的大堤上,也永遠響徹在博湖各族人民的耳畔。人民子弟兵的抗洪精神深深的感動了博湖各族人民,各族干部、職工、群眾上至年邁的老人,下至兒童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著自己對親人的敬意。一個姓何的小女孩,年僅8歲,她把父母給的零花錢積攢起來,買了一箱方便面、一箱娃哈哈用自行車馱上,滿頭大汗的推到河堤上、送到武警官兵叔叔的手里。一個李姓的78歲的高齡的老奶奶拖著半身不遂的身體,打聽了部隊的人數,用一天一夜的時間,包了整整130個粽子,連夜用鍋煮了、包好,趁熱讓孫子用車馱上,自己則拖著不靈便的身子,步行一里路,硬是親自將來130個粽子送到堅守大堤的子弟兵手里。官兵們吃著粽子,酸在心上,這哪里是粽子,分明是凝結著老奶奶純潔而質樸的拳拳情愫。一個部隊干部見了,滿含熱淚深情地說:這是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截止7月27日,全縣各單位、各族干部職工、群眾向最可愛 的人捐款捐物、送米送面、送食送水,折合人民幣3萬多元,送去了全縣各族人民對人民子弟兵的感激之心,表達了博湖各界“哈達獻勇士,美酒敬英雄”的崇高敬意。 在兵地共建中,由于全縣重視搞好兵地關系,兵地雙方共同生活在博湖這片土地上,團結協作,融合發展,建立起了良好地睦鄰友好關系和深厚的感情,多年來,農二師多次組織專家醫療隊深入博湖五鄉兩鎮免費義診,博湖縣也經常組織慰問團前往慰問演出。~年4月7日,農二師25團女學生趙玎蕓在開都河不慎溺水,博湖群眾見義勇為、投身激流、舍身相救,過往群眾梯隊搶救,再傳道德事,譜寫了一篇兵地團結的感人故事。在油地共建中,他們本著石油發展我發展的原則,雙方總是有求必應,互相幫助、互相支持,在博湖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博湖地區的石油勘探突破很大,繼焉參一井之后,又探明開發了本布圖油氣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