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進步先進縣材料
重病在身,經濟十分困難,該院就本著民族團結的原則,將1327元醫療費給予半價減免。同時,博湖縣還在少數民族群眾中積極開展計劃免疫、婦幼保健等工作,進行了健康教育和衛生知識宣傳。認真執行少數民族計劃生育政策,少數民族群眾的優生優育觀念不斷加強。 博湖縣的廣播電視事業過去曾有“一個喇叭全縣聽”的說法,九八年以來,博湖縣加大廣播電視力度,先后投入300多萬元建成調頻廣播電臺,并實現了村村通,覆蓋率達100%,實行三種語言全天候對中央臺、區臺、州臺進行播出。投入400多萬元,完成農村有線電視網絡建設,使有線電視在全縣22個村進村入戶,用戶達4000多戶,有線電視覆蓋率達90%;無線電視覆蓋率達100%;投入30多萬元優化了采編播手段,實現了硬盤自動播出系統和全數字化處理,有線電視節目達32個頻道;目前,全縣廣播電視節目都專設了漢、維、蒙少數民族語言欄目,少數民族群眾都能收聽、收看到本民族的廣播、電視節目。 6、狠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社會穩定營造良好的政治環境。 牢固樹立穩定壓倒一切的思想,嚴格落實工作責任制,繼續實行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全面落實了各項治安防范措施。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把宣傳信訪法規、實行依法治訪作為工作重點,深入排查信訪、調處信訪案件,不斷加大信訪問題處理力度,變上訪為下訪,努力為各族群眾排憂解難。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落實了宗教人士例會和宗教活動場所巡察制度。加大對政法機關的投入,不斷加強政法隊伍建設,支持政法機關依法行政,化解社會矛盾,嚴厲打擊“三股勢力”,與此同時,全縣狠抓了民族團結工作,從而使社會治安形勢一片大好,民族~主義宗教極端分子和暴力恐怖犯罪活動如過街老鼠無以藏身、無處遁形。 7、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切實加強和改善黨的建設。 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把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推進黨的建設。在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中,把思想政治素質放在首位,加大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力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注重加強對少數民族干部、女干部和黨外干部的培養、選拔和任用,選拔起用了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的干部。在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中,縣委把“三級聯創”活動作為推進黨建工作的載體,以創建“五好”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為契機,調整充實了鄉(鎮)領導班子;機關黨建工作得到加強,干部工作作風進一步轉變,服務水平、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深入開展企業黨建調研活動,制定了《博湖縣加強企業黨建工作實施意見》;召開了博湖縣“三級聯創”活動命名表彰大會,對首批61個創建達標單位進行了命名。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結束,村委會班子年齡結構、知識結構更趨合理。在黨的作風建設和反~斗爭中,認真開展了第六個黨風廉政教育月活動;嚴格執行廉潔自律制度,各常委以身作則,帶頭做到干凈干事,自覺接受黨內監督、群眾監督和社會監督;落實了《博湖縣不勝任現職領導干部認定標準與調整辦法》、《關于選派干部到紀檢監察機關學習鍛煉的暫行規定》,先后對12名“不在狀態”領導干部進行了調整處理。在黨的制度建設中,建立了干部任職資格審查、黨政領導干部年度考核制度,全面實行考察預告制、差額考察制、任前公示制。在縣委常委會自身建設中,堅持常委集體學習、領導干部夜校和縣委中心組理論學習制度;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廣泛聽取各常委、各大班子和有關方面的意見、建議,形成科學 、民主的決策機制;重視分工合作,注重發揮各常委和各大班子的主動性、創造性,推動工作落實;堅持求真務實,注重調查研究,實行調研制度、基層聯系點制度和信訪接待制度,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年,結合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縣委、縣政府進一步拓展思路,為民辦15件實事:一、年內完成136公里鄉村道路建設,改變農牧民群眾行路難的問題。二、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重點做好條田平整1.6萬畝,修建配套水利建筑物175座,灌渠砼板防滲50.6公里,努力解決長期以來農牧民澆水難的問題。三、縣財政撥專款解決在職村干部基本養老保障,提高“三老”人員生活補助費,為在職村干部和“三老”人員辦理合作醫療和大病住院保險。四、加強社區陣地建設,解決4個社區的辦公場所,為每個社區配備2名專職工作人員,解決社區陣地建設滯后和人員少的問題。五、縣財政拿出23萬元,加強全縣25個村的陣地建設,解決群眾無場所議事的問題。六、為600戶農牧民修建沼氣池,改善農村環境,提高農牧民生活質量。七、年內完成縣小學民漢合校綜合教學樓建設,繼續抓好科級以上干部“一助一”控輟保學工作,努力解決全縣失學兒童輟學問題。八、年內完成縣海瑛幼兒園教學綜合樓擴建工作,改善適齡幼兒入園(托)條件。九、進一步落實計劃生育優惠政策,年內兌現~年底以前領取兩證(獨生子女證、光榮證)農牧民家庭每戶XX元獎勵金。十、投資XX萬元,力爭年內寶浪大橋開工建設,緩解縣城交通壓力。 20多年來,博湖縣“三個文明”一起抓,民族團結形勢越來越好,極大地煥發了各族干部群眾的團結拼搏、共建博湖的奮斗精神,縣委、縣政府不失時機地把這種精神積極引導到物質文明的建設中,有力地促進了全縣經濟建設和少數民族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50782萬元,同比增長13.6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000萬元;同比增長19%;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606萬元,同比增長13.5%;農業連續奪取第20個豐收年,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3560元。 回顧多年來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博湖縣的基本經驗是: 一、黨委重視,領導帶頭,精心組織是搞好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關鍵。 二、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國家觀、文化觀堅持不懈地對干部群眾進行祖國統一、民族團結、軍民團結、兵地團結、油地團結教育,不斷提高廣大干部職工群眾的思想認識是加強民族團結的重要思想基礎。 三、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大力發展博湖少數民族經濟和社會事業,積極推進縣域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是搞民族團結教育,加強民族團結的重要保證。 四、全心全意為博湖各族人民大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