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完善《醫院會計制度》的幾點建議
三、修購基金的不規范提取。現行《醫院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的標準、分類、計價及核算方法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雖未明確提出“折舊”的概念,但規定按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購基金記入支出,即對固定資產不提取折舊,按賬面價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購基金,并通過“專用基金—一般修購基金”進行核算。這實際上是按固定資產完全折舊的辦法來計算提取修購基金,雖然與舊制度相比,上述規定在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及核算,準確核算財務成果等方面,有顯著改進,但與現行企業會計制度相比,在具體核算方法上,仍需改進。現行制度其會計處理為:在提取一般修購費時:借:醫療支出(藥品支出、管理費用)—一般修購費 貸:專用基金—一般修購基金。 同時《醫院會計制度》也沒有對月中購置或報廢的固定資產明確規定提取修購基金的起止月份。以上處理,明知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已經損耗,出現減值,但會計處理結果并沒有減少凈資產,因而造成虛增凈資產,不能對映反映某項固定資產一般修購費(折舊)的累計提取情況,不利于管理者和有關部門對固定資產一般修購費(折舊)的累計提取數進行監督。而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存在對某項固定資產的一般修購費(折舊)累計多提和少提,致使其不能正確反映醫院的醫療收支和藥品收支結余的實績問題,因而無法真實地反映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及提供固定資產增值、減值的客觀評價依據,也無法為固定資產殘值和轉讓價值提供定價參考,不利于固定資產的管理,不能真實地反映醫院財務狀況;同時,導致醫院另一主要會計報表—基金情況變動表也不能反映醫院實際擁有的凈資產及其變動情況,虛增醫院資產,有悖于會計核算中的穩健原則,影響資產負債率的真實性。故建議設立“累計折舊”一級科目進行核算,以使資產項目反映固定資產凈值,凈資產項目反映醫院實際擁有的凈資產,具體核算辦法參照企業會計制度,只進行總分類核算,不進行明細核算。同時取消一般修購基金提取的會計核算內容,將“專用基金—一般修購基金”的期
初余額轉入“事業基金”。區別于企業那樣嚴格配比收入與成本費用的實際,可采用簡單易行的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在具體方法上,對專用、貴重設備可采用個別計提折舊的方法,除此之外,均采用分類計提折舊法。在計提范圍上,對房屋和建筑物,無論使用與否均計提折舊,對房屋以外的各種設備器具僅限于在用的部分,未使用的不計提折舊。在計提期限上,按規定的使用年限計提,對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不再補提,對超期使用的固定資產不再續提,并在備查簿中登記,作為更新設備和考核的參考依據。在賬務處理上,計提基數以期初應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賬面原值為依據,采用規定的年折舊率或月折舊率計算折舊額,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取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照提折舊,從下月起不計提折舊。計提折舊時,借記有關支出科目,貸記累計折舊,同時登記固定資產明細帳和總賬,并在會計報表中分別列示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及固定資產凈值,使資產負債表反映醫院實際總資產及凈資產,便于報表使用人正確理解有關信息,期末“固定資產”賬戶余額仍為原始價值,“累計折舊”帳戶余額為已提折舊額,在資產負債表中,“累計折舊”作為“固定資產”的備抵項目列示在“固定資產”項目的下方,二者相抵后的余額應為固定資產凈值。需要查明某項固定資產已計提折舊,可以根據固定資產卡片上所記載的該項固定資產原值,折舊率和實際使用年數等資料進行計算。此方法優點是將資產負債表中“累計折舊”項目金額,“固定資產凈值”項目金額與“固定資產原價”項目金額比較,可以獲得醫院整體固定資產新舊程度的信息和使用狀況,便于會計報表使用人作出相關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