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鵬半島七娘山紅樹林植被實地考察報告
深圳大鵬半島七娘山紅樹林植被實地考察報告實習時間:2005.7.19 實習人員:古偉唐 李康銘 曲俊樵 麥桂冰 姚蘭
實習地自然概況:
大鵬半島位于深圳龍崗區東南部,約114°28′~114°37′E , 22°26′~22°34′N ,總面積約為106. 7 km2 。該半島三面環海,海岸線漫長,長達65 km ,約占深圳市海岸線的33 %。綿長曲折的海岸為各種濱海植物的生長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地貌以低山、丘陵為主,海拔在200 m 以上的地區約占總面積的一半。其中最大的山脈為七娘山脈,主峰海拔為867 m。此外,東部的大燕頂海拔800 m ,拋狗嶺海拔429 m ,花山頂328 m。在山丘之間零星分布著一些小的盆地,如新大盆地,南澳圩鎮盆地等。土壤屬于赤紅壤、紅壤。土壤的酸性較大,土質粘重,有機質含量少。這些地帶多生長著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多種灌叢和草本群落。海濱沙灘上的沖積土多生長著紅樹林群落。氣候屬于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冬季,受極地大陸氣團及其變性氣團的影響,天氣干涼。年均氣溫22. 3 ℃,年均降水量為2 000 mm ,年均雨日140 d ,相對濕度達80 %,屬于我國的高溫多雨地區。地帶性植被的代表類型為熱帶季雨林型的常綠季雨林,主要有榕樹( Ficus microcarpa) + 假蘋婆( Sterculialanceolata) + 水石梓( Elaeocarpus haina2nensis) 群落、香蒲桃( Syzysium odoratum) + 密花樹( Rapanea neriif olia) + 銀柴( A porosa chinensis) 群落、浙江潤楠( Machilus chekiangensis) + 荷木( Schimasuperba) + 降真香( Acronychia pedunculata) 群落、烏欖( Canarium pimela ) + 金葉樹( Chrysophyllumlanceolatum) + 五月茶( A ntidesma bunius) 群落。此外,大鵬半島的植被類型還包括常綠闊葉林,主要有鴨腳木( Schef f lera octophylla) + 降真香( Acronychia pedunculata) + 大頭茶( Gordonia axil2laris) 群落、川鄂栲( Castanopsis f argesii ) + 羅浮栲( Castanopsis f abri ) + 厚殼桂( Cryptocarya chinensis)群落、溝谷雨林,主要有浙江潤楠( Machilus chekian2gensis) + 粗毛野桐( Mallotus hookerianus) + 假蘋婆( Sterculia lanceolata) 群落以及紅樹林。
前言:
紅樹林是指熱帶海岸潮間帶的木本植物.由于溫暖洋流的影響,有的可以分布到亞熱帶,有的因潮汐影響,在最高邊緣而具有水陸兩棲現象.紅樹林中生長的木本植物叫做紅樹植物.
深圳是一個位于亞熱帶地區的沿海城市,分部有紅樹林,著名的紅樹林海濱公園更被列為國家級保護公園,是鳥類等很多動物重要的棲息地.大鵬半島七娘山地區也擁有相當大的一片紅樹林,而且該地區尚未開發,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少。
此次實習的目的就是對深圳大鵬半島七娘山紅樹林植被進行實地考察,了解紅樹植物的生活環境和紅樹植物的種類.
材料與方法:
1.材料工具:虎頭剪,鶴嘴鋤頭,紅白藍膠袋
2.實習過程:步行觀察七娘山沿海紅樹林地區的各種植物,認識各種植物,分清那些是紅樹植物(紅樹植物一般生長在有海水的地方),采集紅樹植物標本。
[注意事項]
(1)小心一些有毒的植物,如海芒果等,盡量避免觸碰到植物的汁液。
(2)采集標本時,應挑選同時具有花,葉,果的枝條。
結 果:
紅樹林植物生存方式很獨特,在植物中以少見的胎生方式繁殖,其單寧(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含量極高,片有保水,排鹽的功效,還有它獨特的呼吸根等等構成紅樹林的植物比較單純,主要屬紅樹科,有紅樹、紅茄冬、秋茄樹、木欖等種類,以及馬鞭草科、海桑科等30余種。
真紅樹(true mangrove,eumangrove,strict mangrove)植物是指專一性生長在潮間帶的木本植物,它們只能在潮間帶環境生長繁殖,在陸地環境不能夠繁殖。其特征是胎萌、呼吸根與支柱根、泌鹽組織和高滲透壓。
真紅樹植物具有下列全部或大部分特征:
①在紅樹林環境中完成生育,即它們只出現于紅樹林,并不延伸出陸生群落;
②在群落結構中起主要作用,能形成純植從(pure stand);
③具有適應環境的特化形態,最顯著的是具氣體交換功能的氣生根、胎萌;
④具有泌鹽機制,它們能生長在海水中并頻繁地泌鹽;
⑤孤立于陸生分類單位的親緣關系,至少在屬的水平上,通常是在亞科或科的水平上與其親緣疏離。
廣東省的真紅樹主要有:
紅樹科 | 紅樹屬 | 紅樹 Rhizophora apiculata | 紅海欖 Rhizophora stylosa |
木欖屬 | 木欖 Bruguiera gymnorrhiza | 海蓮 Bruguiera sexangula | |
秋茄屬 | 秋茄 Kenaelia candel | | |
角果木屬 | 角果木 Ceriops tagal | | |
海桑科 | 海桑屬 | 海桑 Sonneratia caseolaris | 無瓣海桑 Sonneratia apetala |
紫金牛科 | 桐花樹屬 | 桐花樹 Aegiceras corniculatum | |
馬鞭草科 | 白骨壤屬 | 白骨壤 Aricennia marina | |
大戟科 | 海漆屬 | 海漆 Excoecaria agallocha | |
楝科 | 木果楝屬 | 木果楝 Xylocarpus granatum | |
使君子科 | 欖李屬 | 欖李 Lumnitzera racemosa | |
經過對實習地的實地觀察,了解了紅樹植物的一些共同特征以及各種紅樹植物的特點和分科.采集了多種紅樹植物的標本。分別如下: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海漆屬 Excoecaria
海漆為喬木,高3~4米。葉互生,深綠色,有乳汁,較厚,近革質。沒有支柱根,具輕微板根。基部分枝較多。呈灌叢狀,植株的各個分枝都向地面匍匐生長。花果期1-9月,總狀花序,雌雄異株,蒴果球形。
海漆會引致生瘡或搔癢。乳汁更不宜接觸眼睛。
海漆常生長于群叢的內緣(靠近海岸的一邊)。
紅樹科 Rhizophoraceae
秋茄屬 Kadelia
秋茄灌木或小喬木,樹皮平滑,灰褐色;側枝的氣根向下生成為支柱根。
葉對生,革質,長橢圓形,中脈明顯,葉上表面深綠色,背面草綠色。
花白色,具短梗,2-5朵排成二歧聚傘花序。胎生, 成熟時胚軸呈紅褐色,遠望似茄子,故稱為“秋茄”。
秋茄為鹽分排斥者,有泌鹽作用。
紫金牛科 Myrsinaceae
桐花樹屬 Aegiceras
桐花樹是常見的紅樹植物。樹皮平滑,紅褐至灰黑色。 葉互生,葉紋清晰,葉柄帶紅色。有泌鹽現象。
花期在1月至4月間。果期在5月至9月間。傘形花序,白色。果實細長,半月型,成熟時由綠色改變為紅褐色。隱胎生。
桐花樹的纜狀根在泥土表層下成水平線伸展,穩定樹身。有膝根及支柱根。
爵床科 Acanthaceae
老鼠簕屬 Acanthus
老鼠簕喜光而不耐蔭蔽,在陽光充足處生長茂盛。老齡植株葉片堅硬光滑,長橢圓形。邊緣具刺狀利齒。
有泌鹽現象。葉上鹽腺體排出多余鹽份。
花期在1月至5月間。果期在4月至7月間。花白色帶紫。穗狀花序。
果皮肉質,內有1至4顆隱性胎生種子。因此,老鼠簕也是胎生植物。
梧桐科 Sterculiaceae
銀葉樹屬 Heritiera
銀葉樹植株高大,樹干挺直。樹皮幼時銀灰色,較光滑;老時灰黑色,縱裂。小枝、樹葉及花序均密被銀灰色鱗秕。葉具革質,底有銀白色鱗片并披毛。花帶褐色,成簇。果咖啡色,具骨狀隆背。板根系發達,主根間常具異常生長的板狀擴展組織,緊密地聯合著兩個主干基部,起著一種物理抗性作用。
多分布于高潮線附近的海灘內緣,以及大潮或特大潮水才能淹及的灘地,或海岸內陸。屬典型的水陸兩棲的半紅樹植物。
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牽牛花屬 Ipomoea
厚藤為多年生草本,全株光滑;莖極長而匍匐地面;葉互生,厚革質,形如馬鞍。
花期全年不斷,以夏季最盛;多歧聚傘花序腋生,有花數朵;花冠紫紅色;漏斗狀;雄蕊和花柱內藏。蒴果球形,黑褐色,果皮革質,4瓣裂。
厚藤生長于貧瘠的砂土地,有良好的定砂能力,可作海灘固沙或覆蓋植物。
石蒜科 AMARYLIDACEAE
文殊蘭屬 Crinum 文殊蘭
多年生粗壯草本,鱗莖球形。葉20-30片,帶狀,長0.9-1.2m。邊緣波狀,淡綠色。花葶直立,花10-20朵組成傘形花序,傍晚時發出芳香。花被裂片白色,線形,雄蕊淡紅色,花藥線形,頂端漸尖,子房紡錘形。果近球形,直徑3-5厘米,通常有1顆種子。
多分布于華南地區,常生于海濱地區或河邊沙地。葉、根藥用,有行血散瘀,消腫止痛之效;可治療跌打損傷,瘋熱頭痛,熱毒瘡腫等癥。
夾竹桃科 Apocynaceae
海芒果屬 Cerbera
喬木。含豐富白色乳汁。全株有毒。
葉互生,大而長集生頂部。
聚傘花序頂生,花冠白色,中央粉紅色,雄蕊著生花冠筒喉部。花期3-10月。
果紅色,橢圓形或球形,內果皮木質或纖維質。果期7-12月
木麻黃科 CASUARINACEAE
木麻黃屬 Casuarina
常綠喬木,高10-20米,枝纖細,有密生的小節。葉鱗片狀,多枚輪生。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序穗狀,雄花有1雄蕊和4小苞片;雌花序近頭狀,側生枝上。果序近球形。
原產大洋洲,我國福建、廣東沿海均有栽培,為海岸防護林。樹皮可提取栲膠,木材可作枕木。
樟 科 LAURACEAE
無根藤屬 Cassytha
寄生纏繞草本,借盤狀吸根附于寄主上。莖線狀,綠色或綠褐色。葉退化為微小鱗片。花極小,兩性,白色,長不到2毫米,組成長2-5厘米的穗狀花序,能育雄蕊9,分3輪。果實小,球形,直徑約7毫米。
分布于云貴、湖廣、江西、福建、中國臺灣、浙江等地的灌木叢。紅樹林區內主要分布在林緣。全球熱帶地區也有。全草藥用,有祛濕消腫、利水作用,治腎炎、水腫等癥。
豆 科 Leguminosae
海刀豆屬 Canavalia maritima
草質藤本;莖無毛,長達30米。托葉小,不顯著;小葉倒卵形,長5-8厘米,寬4.5-6.5厘米,網脈密集,明顯。總狀花序;小苞片2;萼鐘形;花冠粉紅色,旗瓣圓形,翼瓣鐮刀狀長橢圓形,龍骨瓣鈍。莢果具短的果柄及子房柄,成熟時膨脹。
分布于廣東。廣布于熱帶海岸。花粉紅色,美麗,狀如刀豆,惟小葉較厚而鈍,且莢果亦較刀豆短而狹。
結論與體會:
紅樹林是一個獨特的沿海生態系統,擁有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它的功能和作用對人類有著很高的價值。
紅樹林的功能
(1)水資源功能:供水,補充地下水
(2)抵御自然災害:控制洪水,防止鹽水入侵,防風護堤
(3)地球之腎:滯留與降解污染物,吸納多余的營養物,緩解溫室效應
(4)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基因庫
(5)經濟效益與社會功能:天然產品,水運,旅游,教育基地……
紅樹林的作用
(1)通過網羅碎屑的方式促進土壤的形成,抵抗潮汐和洪水的沖擊,保護堤岸。過濾陸地徑流,阻留由陸地輸出的有機物質和污染物。
(2)為許多海洋動物(包括漁業、水產生物和鳥類)提供棲息、孵化、產卵和覓食的理想生境 為近海生產力提供有機碎屑的主要生產者
(3)植物本身是直接產品,包括木材、薪炭、食物、藥材和其他化工原料
(4)其本身作為海岸帶豐富的物種多樣性和基因庫類型,具有生態系統特殊的存在價值
紅樹林的意義和價值
(5)阻滯海潮,減少海浪沖擊,起到護堤護岸的作用,使沿海防護林體系的第一道防線
(6)為灘涂提供有機碎屑物的主要生產者,具有促淤、改良沙灘的功能,有利于開發沿海土地資源
(7)紅樹林多生長于風浪平靜和淤泥深厚的海灘上,枝葉茂密,濃蔭密布,有多種浮游、底棲海洋生物生活其間,又能過濾陸地上排出的有機物質和污染物,具有凈化水質的功能,是海洋生物棲息繁衍后代的“天然魚礁”,有利于漁業生產的發展
(8)紅樹林枝葉濃密,林內有豐富的食餌,是鳥類生息的良好環境和場所,是海陸生態系統的紐帶。
然而,隨著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人們肆意地開發,外來物種的入侵(如薇甘菊),使紅樹林植被面積不斷減少,生態環境遭受破壞。近幾十年來 ,令人十分擔憂。統計數據顯示,在50年代初期,我國還有紅樹林4。83萬頃,到90年代初,則只剩1.51萬公頃,銳減了68.7%! 各主要紅樹林生長省區紅樹林減少的情況:海南減少53.08%,廣東減少64.55%,福建減少63.89%,廣西4.55%。40多年來,我國紅樹林大,毀林范圍之廣著實令人吃驚。 雖然,在實習地的紅樹林還沒受到嚴重破壞,但前景令人擔憂。
如果紅樹林再繼續被破壞下去,后果將不堪設想!許多珍貴的物種將會頻臨絕種,水質惡化,土地鹽堿化,災難頻發……南亞海嘯的悲劇有可能在我們的家園重演。作為深大學生,深圳人,我們應該站在紅樹林保護工作的前線,紅樹林需要我們的保護,為了千千萬萬的生物,為了我們的家園,我們有責任,號召起所有人,為了這片美麗的“海上森林”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紅樹林環境的研究》 鄭嘉玲、黃娛彬、蔡思琪、黃名燕、王美權著
2.《中國紅樹林生態系》 林鵬著 2003年02月27日 深圳商報
3.《紅樹林:并不僅僅擁有美麗——深圳紅樹林現狀考察報告》 Easy Shadow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