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實農民增收情況報告
(3)建立健全農業支持補貼制度,強化農業風險防范機制。鞏固、完善和加強近幾年實行的各項補貼政策,加大省市縣各類補貼的力度,擴大補貼范圍和品種,使之逐步形成目標清晰、受益直接、上下結合、操作簡便的農業補貼制度。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市場運作、農民自愿的原則,探索發展農業保險,逐步建立農業保險體系,鼓勵龍頭企業、中介組織幫助農戶參加農業保險,逐步把農業保險引向市場化機制。加強自然災害和重大動植物病蟲害預測預報和預警應急體系建設,提高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強化抗災、救災的應對措施。
3、以提高農業產品的商品率為目標,加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大市場、大流通
(1)著力建設農產品流通設施,發展新型農產品流通業態。加大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一批設施先進、功能完善、交易規范的鮮活農產品批發市場。支持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建設加工基地、興辦倉儲設施、購置農產品運銷設備,拓展銷售網絡,直接向城市超市、社區菜市場和便利店配送農產品。大力發展農村集貿市場,改善農民銷售鮮活農產品的市場環境。通過多層次流通渠道的建設,保障農產品與市場的有效對接。
(2)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市場服務,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認真實施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扶持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科技示范戶和種養大戶率先實行標準化生產。加快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機制,健全農產品產地認證、農產品標識和可追溯制度。通過嚴格的市場監管和服務,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并真正體現優質優價,形成良好的市場競爭機制。
(3)積極發展多元化的農產品市場流通主體,增強農產品市場發展活力。努力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加快培育農村經紀人、農產品運銷專業戶和農村各類流通中介組織,促其成為現代農業的流通主體。鼓勵發展以農民為主體的農產品銷售隊伍。支持各類工商企業通過收購、兼并、參股和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農村市場建設和農產品、農資經營。落實停止收取個體工商戶管理費和集貿市場管理費政策。通過有效的引導和推動,充分激發農產品市場的發展活力。
(三)正確處理三個關系,保證農民增收科學發展
1、正確處理在農民增收中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與政府促進作用的關系。在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中,廣大農民是行動者,也是直接受益者,決定了農民是增收的主體。只有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尊重農民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尊重農民的職業選擇,并依法保護其合法權益,才能把農民中蘊藏的巨大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政府是促進農民增收的主體,要進一步轉變職能,充分發揮引導、推動和服務的作用,保證政策、措施的科學和實效。“越位”和“缺位”都不利于農民增收。
2、正確處理促進農民增收與穩定糧食生產的關系。促進農民增收是黨在農村政策的核心目標,糧食生產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問題,為此要妥善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既要嚴格執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全面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保障耕地占補平衡,保證糧食總產,又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效益,那一方面的偏廢都將影響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