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領導干部進修班赴延安學習考察報告
(二)加大政策爭取力度。
延安市這幾年財政收入增長較快,XX年地方財政收入達45.3億元,在全省名列前茅,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央給予延安地方開采原油和加工原油的特殊政策。我州屬于少數民族地區,油氣資源比較豐富,這幾年油氣產量不斷增加。今后,在大力支持中石油、中石化加快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提高油氣產量的同時,應抓住中央下發關于促進新疆發展與穩定的11號文件有利時機,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力度,爭取“西油西用、西氣西用”,實現更多的油氣資源在我州境內加工。依托庫爾勒、輪臺石化工業園區,以原油煉化為基礎,以天然氣綜合利用為重點,抓好中石化300萬噸煉油、中石油塔里木煉油廠改造、中石油45萬噸合成氨80萬噸尿素、輪臺30萬噸合成氨52萬噸尿素、美克精細化工、天源石化100萬噸瀝青改造等項目建設,加快我州石油石化工業的發展,大幅度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爭當南疆石油化工帶的排頭兵。
(三)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
延安是黃河上中游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近幾年來,延安市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工程、飛播造林、人工造林等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綠化覆蓋率高達42.9%,昔日黃土裸露的黃土高原全部披上了綠裝,到處是一遍蔥綠。我州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屬于典型的荒漠干旱地區,森林資源較少,植被覆蓋率低,自然災害頻發,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據統計,全州森林覆蓋率只有1.61%,綠洲森林覆蓋率16.1%,與延安市42.9%的比例相差很大,生態保護和建設任務十分繁重。林業在新疆在巴州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沒有林業就沒有各族人民的生存條件,也就沒有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堅持“生態效益第一”、“生態立州”的指導思想,學習借鑒延安市綠化的做法,抓住國家林業局率先實行林業援疆的政策機遇,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林業分類經營,落實國家、自治區、自治州已經出臺的林業政策,放手發展非公有制林業,建設高標準農田林網化,提高我州特別是綠洲森林覆蓋率,著力建設山川秀美的巴州,為各族人民生活生產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四)堅定不移地發展特色林果業。
延安市立足當地實際,大力發展蘋果、紅棗等特色林果,特別是蘋果已經達到一定規模,實現了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優質蘋果出口或銷往其它省區,等外蘋果就地加工增值,建成了全國最大的蘋果汁生產基地。我州水土光熱資源豐富,非常適宜各類果樹生長,經過多年的發展,全州已形成以庫爾香梨、輪南白杏、樓蘭紅棗和焉耆盆地葡萄為主的特色林果生產基地,林果加工也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還存在資金投入不足、規模小、加工程度低等問題,特別是香梨、葡萄發展緩慢,林果業收入在農民增收中的比重偏低,無論是規模還是產量,都無法與延安市相比。當前,要深入貫徹去年11月自治區在我州召開的特色林果業暨技能培訓工作會議精神,堅定不移地實施自治州確定的林果業發展目標,加快發展香梨、紅棗和葡萄等特色林果業,堅持走高起點、高投入、高標準、高產出、高效益的路子,向品種特色化、產品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管理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引進、培育和扶持龍頭企業,力爭實現三大轉變,即:由擴張種植規模向提高品質和效益轉變,由分散的基地建設向形成優勢特色林果產品產業帶轉變,由主要生產初級產品向以加工增值、開拓市場轉變,爭當環塔里木盆地1200萬畝特色林果產品產業帶加工基地的龍頭,使特色林果業真正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