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兒童的挫折教育”講座稿
相信大家也看出來了,前兩種后續反應都是積極的,首先遭遇挫折的人能比較快地從不良情緒狀態中走出來,并隨之改變思路和行動方式,繼續向著目標前行,我們相信持這兩種行為的人最后都能實現目標。最糟糕的是第三種情況,當挫折來臨時,產生了嚴重的挫敗感,影響了情緒或精神狀態。如果長時間走不出這樣的狀態,那么不僅不能達成預期的目標,可能積累的負面情緒還會對這個人的后續生活產生諸多不良影響。
我們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遭遇挫折的時候,能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應對,并產生積極的后續反應。可問題是——孩子是不是天生就能應對挫折?在遭遇挫折的時候,他們是否會很自然地產生前面兩種積極的后續反應呢?我想:少數孩子可能會獨自扛得住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挫折,并依然能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堅定不移地朝著目標努力;還有一些孩子遇到挫折后,因為沒有得到相應的心理支持,而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導致自身潛在的一些能力沒能得到應有的發揮;另外有少數孩子因為遇到了在他看來很大的挫折,感覺自己再也沒有能力挺過去了,而導致心理徹底崩潰,嚴重的甚至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這里,我想與大家分享一段我自己經歷的挫折,以及所產生的后續反應。(講述自己的故事)
所以,我認為:如果孩子在遇到挫折時,能及時得到我們成人的指點和引導,那么孩子就能在挫折中汲取教訓、得到成長,這份挫折就成了他日后進步的階梯。以后再遇到其他挫折,至少他會比較客觀地看待自己,而不會覺得特別失敗。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及時給予他們“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挫折教育的內容和操作步驟
我們這里所說的“挫折教育”是指在孩子遭遇挫折時,成人(包括家長和老師)所給予其的教育和引導。
挫折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家長能夠正確地看待挫折,覺得孩子遇到挫折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把它作為幫助孩子提升能力的機會;2、指導孩子坦然接受挫折,知道挫折對于人生成長的意義,幫助孩子增強面對挫折的勇氣和力量;3、用有效的肯定和積極的引導、支持,幫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和不足,調整行為,學習從挫折中反思、改進與提升。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操作,我列出了以下四條操作步驟,供大家參考,具體需要展開哪幾個步驟,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遭遇挫折的情況來選用:
第一步:認同孩子面對挫折時的情緒(說出孩子面對挫折時的情緒,如:我知道你現在一定很難受,我知道你現在感覺很委屈等,讓孩子感覺被理解和接受,這就是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的溝通原則);
第二步:幫助建立面對挫折的勇氣和自信;(課件展示遭遇挫折時培養自信的方程式)
得到肯定
(從能力到自信的中介)
提升能力 建立自信
↑ ↓
獲得經驗 學會自愛
↑ ↓
愿意嘗試 獲得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