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兒童的挫折教育”講座稿
↑
感覺得到理解和支持 5000次肯定
遭遇挫折
在講述中引導思考:是不是當孩子的能力得到提升后,他就隨之擁有了自信?不一定是,從能力轉化為自信,需要一個重要的中介,那就是得到充分的肯定。孩子只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后,才會覺得自己是有這份能力的,從而會變得自信。充分的自信轉化為自愛,一個懂得自愛的人才能獲得自尊,擁有自信、自愛和自尊的人承受挫折的能力就強。
那么,什么叫肯定呢?所謂肯定,就是說出孩子具體的行為,是對具體行為的認可,是實事求是,就事論事的,不刻意夸張,不帶著說話者的主觀目的。而表揚或夸獎如果與孩子內心的自我評價不一致,孩子就會覺得不真誠,或者覺得表揚我的人是有目的的,而顯得不屑一顧。所以,給予孩子肯定的效果往往比單純的夸獎和表揚會更讓孩子受鼓舞。
那么,如何給予孩子肯定呢?簡單介紹一下肯定孩子的語言技巧(課件顯示)
重復他說話中的重要字句(比如:你是說,這次期中考試你考砸了,是嗎?孩子會說,是的。)
肯定他的情緒(如:看起來,你的心里很不好受)
肯定他的動機(如:我知道,你很想考得更好一點)
肯定他所做的努力(如:我記得上次的試卷難度與這張差不多,這次你已經進步了6分。我知道你想取得更好的成績,那我們一起來談談,可以有哪些方法。)
第三步:感恩挫折,引導其看到成長和收獲;(挫折雖然給人帶來了痛苦的體驗,但是如果沒有這份挫折,我們又怎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所以,“請感謝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煉了你的心志!感謝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感謝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請感謝藐視你的人,因為他覺醒了你的自尊!請感謝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該獨立!”)
第四步:展望未來,讓挫折成為進步的臺階。(引導思考:我的未來因為有了這次挫折,會有什么不同?)
這四個操作步驟中第一、第二步是最重要的,第三、第四步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遭遇挫折的情況確定是否需要實施。
說到這里,我想到了我的兒子,在他五年級的暑假里,有一個叫“我到北京上大學”的夏令營活動吸引了我們的眼球,看得我兒子心里癢癢的。于是,我主動提議:如果想去參加,可以考慮報名這個夏令營活動。兒子是個性格內向的孩子,讓他一個人去參加這樣的團隊活動,他心里還是有些緊張,希望能找到一個同伴可以跟他一同前往。但是很遺憾,身邊的親戚朋友中沒有能一同前往的同伴。在我們的鼓勵下,兒子最后還是獨自跟團參加了這個夏令營活動。六天的活動很快結束了。回到家以后,我發現他雖然帶回了一堆紀念品,但從他的臉上看不到特別的高興。當時,我只是以為他想到過兩天就要帶他去動手術了,所以才顯得不太開心,也就沒有放在心上。直到那天晚上,我無意中發現他躺在床上,手里拿著一張照片,對照片上的人指指點點、罵罵咧咧。這讓我感到很意外。于是,便湊過去,一看是他們這次夏令營帶回來的唯一一張照片——團隊全體成員在天安門廣場上的合影。我問他,在罵誰,他說,在罵住在同宿舍的小胖子和小瘦子。原來……(通過這一案例講述“挫折教育”的操作步驟,具體內容略)
三、成年人積極面對挫折是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重要前提
在幫助孩子正確面對挫折方面,父母的心態很重要。如果父母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難就怨天尤人,或者一蹶不振,很難想象這樣的家長能夠給予孩子正面、積極的支持與力量。所以,家長首先對挫折要有正確的、積極的認知,以豁達的胸懷和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與磨難,包括面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給我們制造的挑戰和挫折。
記得我兒子在上幼兒園之前,我和很多媽媽一樣,把孩子交給他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后,就整天忙于自己的工作。對于什么“早期教育”根本就沒有給予重視,盲目地以為孩子的教育是在他上了幼兒園才開始的,不僅如此,我還天真地認為他就應該是個聰明、乖巧的孩子。但事實卻是無情的,自從兒子上了幼兒園,我就不斷地體驗到從未有過的挫敗感……(分享兒子的成長給我帶來的挫折以及這份挫折給我帶來的成長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