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證券職稱論文格式要求
“金融深化”是美國經濟學家e.s.肖和麥金農提出的一種社會經濟過程,主要是指發展中國家政府應放棄對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的過分干預,放開對利率和匯率的控制,使它們能充分反映外匯和資金的使用情況,從而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由于我國長期以來推行的“金融壓制”已經不能滿足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所以金融改革已是必然。而我國正在進行的金融改革實質上就是金融深化。我國金融深化的必然性和迫切性,決定了發展衍生金融工具的必然性。衍生金融工具市場是金融市場發展的一種必然結果和高級形態,它的發展與整體經濟體制改革的市場化進程息息相關。改革的配套進行,本身就要求金融市場的發展與之相適應。之所以選擇股指期貨等金融期貨在我國上市作為金融改革的關鍵步驟,一是因為股指期貨的標的物是股票指數,在目前中國證券市場上,股票市場是發育得相對比較成熟和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待股指期貨成功上市后,我們還應該進一步陸續推出利率期貨和外匯期貨等新的交易工具。從國際經驗來看,證券市場發展到一定規模,走出原始成型期后,股指期貨、國債期貨交易應該而且可以建立。
二是因為自1982年美國kcbt在世界上第一次推出股指期貨以來,這種衍生品在各國獲得良好發展。股指期貨成為新興證券市場開設衍生交易的首選品種。世界金融之父利奧•梅拉梅德(leo meland)將股指期貨等金融期貨提供的重要經濟功能歸結為3方面:(1)風險管理;(2)發現價格;(3)交易效率[1]。目前積極推進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工具的上市對我國金融市場化改革也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1)有利于規避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2)有利于更好地發揮價格發現的功能,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場機制,促進現貨市場共同繁榮;(3)有利于增加市場流動性,活躍金融市場。因此,我國“金融深化”的要求也必將從客觀上促成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在我國的盡快上市。
2 股指期貨上市對我國宏觀經濟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盡管股指期貨的上市會給我國宏觀經濟的運行帶來各種利好,但是我們也應該辨證地去看待任何新生事物,對于其可能對宏觀經濟帶來的消極影響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以便制定相應的對策,抑制其負面影響。
2.1 股指期貨上市可能會導致泡沫經濟的出現美國的kuserk和cocke(1994)等人對美國股市進行的實證研究表明,開展股指期貨交易后,由于吸引了大批套利者和套期保值者的加入,股市的規模和流動性都有較大的提高,且股市和期市交易量呈雙向推動的態勢[2]。而股票期貨?現貨市場的同時活躍,有可能會推動現貨股指步步走高,致使經濟中泡沫成分高漲。一旦這個泡沫破裂,有可能會使整個金融市場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從而對整個國民經濟造成破壞性影響。日本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一直萎靡不振的情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日本經濟在70年代和80年代前期經歷了一段高速發展時期,從80年代中期開始,經濟中出現了大量的泡沫,自1985年到1990年,日本國民收入的平均增長率僅為5.7%,而其股價的平均增長率卻高達31.3%,地價為14%,到了1989年底,平均股價也從8 000多日元直沖至40 000日元,漲幅高達400%。從1990年開始,日本經濟中的泡沫終于被宏觀經濟指標反映出來了,這一年日本的經濟增長率比上一年降低了6成以上,而那個被美好經濟預期所支撐的巨大經濟氣泡也隨之破滅,短短一年的時間里,日經指數下跌了60%。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日本泡沫經濟的破滅是誘發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導火索之一。而在那場危機中,全球第四大投資銀行日本山一證券和日本十大證券之一的三洋證券相繼倒閉,日本金融市場幾乎遭受滅頂之災。所以有了日本的前車之鑒,在股指期貨上市之前,我們必須采取謹慎態度,認真作好各項防范措施,避免金融市場中泡沫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