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科技論文寫作格式
初稿寫成以后,應再三修改,審查是否符合要求。事實上,人的認識不是一次完成的,很難一次就達到完善恰當的程度。仔細檢查,反復修改,總會發現還有不恰當、不完善之處,大至問題是否提得鮮明中肯,論點和事例有無說服力,結構層次是否嚴謹,小至文字的修飾加工,有無廢話,語言是否準確、鮮明、生動,等等,總會發現尚需修改之處,發現很多在提綱中看不出的毛病,原先估計不到的問題。寫成初稿后反復審查和修改,是十分必要的。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是科技論文的起碼要求。持之有故即事實的根據;言之成理是條理清楚,觀點明確。真理的標準在于實踐,僅僅“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還不一定正確,必須能夠經受實踐的檢驗,即付諸實踐,取得預期的效果,簡略地說,可以說是“行之有成”,即成功的實踐效果。
一篇好的科技論文不光主題突出,論點鮮明,還應結構嚴謹,層次分明。要安排好結構,一般應遵循以下5個原則:
一是圍繞主題,選擇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根據需要,加以適當安排,使主題思想得到鮮明突出的表現。
二是疏通思路,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規律,就是說,必須反映客觀事物的實際情況,內部聯系,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
三是結構要完整而統一,符合客觀事物的實際情況;客觀事物的發展必然經過開始、中間、結尾3個階段,同樣每篇文章也必然經過3個階段。
四是要層次分明,有條不紊。文章結構中最重要的是層次。層次就是文章中材料的次序。寫文章時把所選材料分成若干部分,按照主題思想的需要,適當安排,分出輕重緩急,依次表達,前后連貫,充分而鮮明地把主題思想表達出來。
五是要適合文章體裁。體裁不同,結構也不會完全相同。各種文體都有自己的結構特點。一般說來論說文是以事物的內部邏輯關系來安排結構層次,因此論說文以說理論證為主,同記敘文以“事”為主不同。
5、科技論文寫作應注意的問題
對于初寫科技論文的人來說,論文題目不宜太大,篇幅不宜太長,涉及問題的面不宜過寬,論述的問題也不求過深。應盡可能在前人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提出一點新的看法。
在第二步時,論文的題目可大一點、深一點。論文題目可以是著重談某一點,如某個重要問題的某一個重要側面或某一當前疑難的焦點,解決了這一點,有推動全局的重要意義。
在第三步時,對某專業的基本問題和重要疑難問題有獨到的見解,對這個專業的學術水平的提高有推動作用。
第四步時,對某一學科有關的領域有深邃廣博的知識,并能運用這些知識對某學科提供創造性見解,對此學科的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或對此學科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突破。
注意不必要去追求寫全面論述性的大問題,所寫的主題,可以很小,卻又是重要的。其實選題很多,選自己熟悉和所從事的工作,并對今后工作有益的選題,既能總結工作的得失又能促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