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職報告中如何的述“績”
一般而言,述職報告要求述職者就德、能、勤、績等方面的情況進行陳述和自評,以使領導和群眾了解、肯定乃至贊賞述職人在履職期限內的工作表現。其中,“績”的陳述和展現是重中之重,德、能、勤等都要依托“績”來引申和歸納。所以,在述職報告中,如何寫好“績”就成為撰寫者要著力把握的一個核心問題。
一、以面帶點,點面結合
點與面是藝術表現上經常碰到的一對矛盾。“面”經常表現為大范圍的、概括的、一般的道理和事實;“點”則是具體事實或典型事例。面是由點組成的,沒有點的面是空泛的、模糊的;而點又是在面的背景上突出、顯示其意義的,沒有面,點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同時也失去了落腳點。根據表達的需要,有時需要以點帶面,有時則以面帶點。
述職者在述職過程中,難免會涉及到集體成績。集體成績是指以整個機關或單位的名義而取得的成績,比如某某公司被評為“消費者信得過企業”、某某大學某某系被評為“科研工作先進單位”等等。對于這樣“面”上的成績,肯定有述職者的一“點”功勞在內,自然可以寫進述職報告中。但在述職過程中如何寫好這“面”上的成績,確實需要把握好分寸——寫過了可能會給人一種攬功之嫌;寫得不夠或不寫難免又會削弱或淹沒述職者應有的成績,容易給人造成述職者能力平平、難當重任的不良印象。顯然這兩種結果都是述職者不愿意看到的,這就需要處理好“面”上的集體成績和“點”上的個體貢獻之間關系,把握好寫作的策略和技巧。那么,在實際的寫作中如何處理好集體功和個人績之間的關系呢?述職者宜采用以面帶點、點面結合的寫作策略,既彰顯集體功,又帶出個人績,做到點與面的有機結合。
如一位收費站站長在其述職報告中寫道:
州收費站全年收費任務是1600萬元,針對這一艱巨的收費任務,年初我們在班子會上集體研究,制定了一套切實可行的策略……超額完成了收費任務。
該述職報告中提到1600萬元收費任務的超額完成,這顯然是整個收費站共同努力和上級正確領導的結果,對于這樣一個“面”上的績需有一個正確的表述。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年初我們在班子會上集體研究,制定了一套切實可行的策略”一句,指出成績的取得來自于集體,沒有直接寫我如何如何,這種寫法是值得肯定的。表面上沒有突出自己的個體地位和作用,實際上卻是暗含自己功不可沒之意,可謂言在此而意在彼。并且會給人一種謙遜之感,而謙遜顯然是受人推崇的傳統美德之一,自然會贏得報告對象的好感。述集體功、顯個體績,以面帶點,這種做法行之有效。
總之,以面帶點,首先要明確“面”上的績須蘊含著“點”上的績,這是前提;其次,需要精心錘煉詞句,正確表達個體在集體成績中之位置,不貪他人之功,也不過分自謙。只有做到上述兩點,方能于細微處見精神,收到良好的述職效果。
二、以實托虛,虛實相生
構思文章時都會遇到虛與實的關系問題。所謂虛與實,一般是指在表現對象時著墨與不著墨、有形與無形、具體與不具體等的對立統一規律。虛,指空靈的、意念情緒化的、模糊抽象的或引人生發聯想的、補充的筆墨;實,指實質的、具體的、清晰的寫法。虛并不是虛無縹緲,而總是由實變化而來的。就應用文章的寫作而言,虛與實又可指思想與材料之間的關系。實是指文章的事實性材料,虛則指文章中的思想觀點。述職報告的寫作尤其是其中關于“績”的寫作,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