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公文寫作的基本特點
制發公文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指導人們正確有序地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因此,發不發公文,發什么形式的公文,什么時候發,實質上是由客觀實際決定的,不是任何人隨心所欲地在制發公文。既然公文是客觀實際的需要,制發公文就必然要有的放矢,有很強的針對,要有指導工作的正確的方略,要有解決問題的具體的措施和方法。只有這樣,閱文者才能有效地去貫徹執行、才能起到指導工作的作用。千萬不能把公文寫得既沒有操作性.也沒有可行性,特別是公文中的指令性要求和具體措施,不能讓人覺得可以辦,也可以不辦,缺乏政策性;既可以這樣辦,也可以那樣辦,缺乏原則性;不能想著讓人們按你的辦,而實際上又不按你的辦,缺少權威性。這就要求制作公文必先解決針對性的問題。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要做到文意表達要十分清楚,既要把事情交待得一清二楚、十分明確,又要做到穩詞妥,通體通順,好讓人家不折不扣地了解你說的是什么。關于這一點,不少從事文字工作的秘書人員都有這樣的感覺,就是文稿中用幾個好詞語并不難,難的是要把話說清楚、講樸實,做到分是分、寸是寸、恰到好處非常的不容易。難怪過去的秘書人員有“一字人公文,九牛拔不出”的深刻體會,也有現代秘書工作者描述公文的權威性和準確性時寫下的這樣的詩句:“筆下確財產萬千,筆下有人命關天,筆下有是非曲直.筆下有毀譽忠奸。”由此需要指出的是,公文所要求的莊重美、質樸美,無不要求每個公文作者必須在平實、簡要、準確上下功夫。特別要在公文語言藝術風格的主旋律——平實方面多花費一番心血,努力使自己撰寫的公文符合如下基本要求:在公文主旨上,真正從客觀實際出發,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切實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在文字表達上,真正合乎邏輯,能夠揭示出“無量數”真理.顯示出公文固有的權威性;在語言運用上,正確使用現代漢語的書面語言(即白話文),做到平實、簡要、準確。只要遵循這些規律,就會使自己的公文寫作水平大大提高一步。
三、公文不是文藝作品.而是各級領導的思想、主張、意圖的表達工具;公文制作不是一定時空范圍里的個別行為,而是一種在歷史沿革過程中體現國家根本制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規范的管理實踐活動。這就決定了公文具有它的制作活動的連續性、格式的完整性和它自身價值的歷史性特點
公文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同時,也是社會歷史進程中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公務活動的一種文字標志和原始記錄。隨著人類社會歷史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隨著各個歷史時期統治階級管理國家、指揮國事水平的不斷革新和提高,公文這一管理國家的工具也在不斷地完善和發展,盡可能地與不同歷史時期的國家管理需要相適應。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時代的公文,有不少成分就沿襲了君主專制時代公文中的有用的成分,但更多的成分是適合資產階級民主時代國家管理需要的創新與發展。現在,我們所處的人民民主專政時代的公文,是經過了千百年的歷史沿革,幾經變化、幾經改革建立起來的一種具有全新的內容和完美的形式,一個同我國黨政領導機關公務活動基本相適應的文書制度和公文體式.正繼續朝著更加規范、更加科學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