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寫作應關注受眾心理
二、求近心理
“近大遠小”是繪畫透視原理, “近親遠疏”是人際關系規律。這些道理也非常適宜演講稿寫作。它可以幫助演講者取舍材料,優選內容。演講稿內容安排要取近舍遠,近多遠少。近是指觀點、材料與聽眾關系貼近,為聽眾關心,為聽眾熟悉;遠是指觀點、材料與聽眾關系疏遠.不為聽眾關心和熟悉。近易溝通,易生親近感;遠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易生疏離感。所以不論演講者與聽眾之間社會地位、社會角色有多大差異,都要尋我雙方的契合點,選擇與兩者都貼近的內容。在雙方關系的結合點上、雙方注意的交*點上立論取事、展開演講,拉近與聽眾的關系,縮小臺上臺下的心理距離,實現雙方的認識交流和情感交流。如,克林頓有一次在俄勒岡大學里進行競選演說,一開頭不談別的,就談他上臺以后如何降低學生的經濟負擔,提出一個給學生貸款的辦法,等到學生畢業以后,再從工作或者社會服務中分期償還。美國學生那時正因學費連年猛漲而苦惱,聽了這些話,馬上歡呼甚至尖叫起來。克林頓抓住了美國學生最關心的問題,演講自然受到歡迎。不過,“近”切不可近“我”。以我為中心,關注個人命運,抒發個人感慨,只會切斷與昕眾的聯系,把自己孤立在演講臺上。即使演講內容有感人成分,也難引起聽眾共鳴。只有把“我”的關心統一在大家的關心之中,“我”的認識才能變成大家的認識,“我”的感動才會感動他人。
三、求趣心理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了解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特殊的傾向,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與人的行為活動有密切關系,它對尚未付諸行動的活動有準備性作用,對正在進行的活動有推動性作用,對人在活動中的創造性有激發和促進作用。演講者要啟發演講受眾有所行動,必須想方設法誘發和引起聽眾的興趣,若演講稿的寫作不講究這一點,就有可能使演講勞而無功,你說得再好,他也不感興趣,不買你的帳。有一位指導員的就職演說就很懂得抓住聽眾心理的藝術。開頭第一句話是: “我一到這里,就收到了大家的不少‘禮品’”。上來就讓戰士們陷入迷惑、不解、驚訝:誰送了禮品?送了什么禮品?送禮品想干什么?指導員在這里把事情端出來,又想怎么樣?這就一下子把戰士們的興趣提起來了,使他們急于想了解下文。指導員接著的一句話是: “而且現在,準確地說,在我說話的時刻,很多同志,幾乎是百分之百的同志,還在源源不斷地送來”。進一步讓戰士們陷入迷惑:送禮品還有自己,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強化了他們對演講的興趣。 “大家不要納悶,這‘禮品’就是目光”。原來如此。可解開了第一扣,還有另外的迷惑:目光第什么禮品?他看出了什么?于是,這位指導員又說:“我發現,大家向我投來了各種各樣的目光:有信任的,有期待的,有疑惑的,也有無所謂的……我覺得,大家的這些目光就像為我這個指導員走馬上任準備的一堆禮品:有玫瑰,有玉蘭,有仙人掌,也有霸王鞭……”這一講,不光是控制保持在場聽眾的興趣,恐怕同時引起戰士們的心理反應:這位指導員好厲害,他從我的目光里看到了什么?該不會區別對待吧?“不管是什么樣的目光,不管是怎樣的‘禮品’,我都愿收下!并且,我還應該說上一句:謝謝大家!”公開向戰士們表示自己的態度。于是這兩句話,贏得戰士們兩次熱烈鼓掌。接下來,就戰士們最關切的問題,談了自己就任以后的工作設想。這位指導員的就職演說是成功的,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收到了很好的現場效果。這一結果,是與他善于調動和激發聽眾興趣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