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寫作方法論
獲取材料的辦法多種多樣,實用寫作采集材料的主要手段是調查,不同的調查方式與方法又是實用寫作區別于文學寫作聚材、選材的基本途徑。調查的方式主要有:典型調查、專題調查、系列調查、追蹤調查、隨機調查、普遍調查、抽樣調查等;調查的方法主要有:問卷調查法、訪談調查法、座談調查法、實驗調查法、實地調查法、文獻調查法等。
既然材料有直接與間接、正面與反面、歷史與現實、個別與綜合之別,那么材料就有一個真與偽、虛與實之分。生活中的材料或者素材,是需要經過核實、鑒別等驗證才能寫入文章的,只有鑒別驗證確認的材料,才能成為文章中證明和支撐觀點的材料。
核實、鑒別材料時須驗證的主要內容是:一是辨真偽,指文章使用的材料不但要準確無誤,而且要貼切恰當,經得起推敲核查;二是查缺漏,指文章該使用的材料應完整,決不能遺漏,要利用一切機會彌補并完善;三是求典型,指文章應使用有代表性的材料,能體現一類事物的本質特征,力求個性與共性、特殊性與普遍性相統一,要發掘和利用材料在文章中該起到的作用,實現材料對體現寫作意圖的意義。
三、思維的類化與序化
實用文章寫作中多數文本以條款格式為主,標序及分條分款的文章外在表現形式,其實質是文章內在邏輯關系及作者思維邏輯層次的外化。在一篇文章中,文章內在邏輯關系及作者的思維是通過材料組合排列體現的,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材料的類化與序化是思維類化與序化的必然。
“類化”是寫作主體對材料歸類、歸項的思維過程,它貫穿于整個寫作過程。人類思維的“類化”功能使作者能夠從容地面對紛繁復雜的寫作材料,經過條分縷析的梳理之后,材料才分門別類出現在文章的各個部位,并按照預期的寫作意圖,表達觀點、闡述意見、傳遞信息,以實現寫作目的。所以“類化”是寫作材料邏輯化的過程,也是作者思維條理化的過程,更是為文章化作好了充分的準備。
思維類化直接作用于材料類化,材料類化表現在文章里就形成了章節——層次——段落等成網絡狀結構的各種形式。材料類化的結果,不管單元多小,其位置處于材料網絡系統的末端,但它都是相對獨立的邏輯單位,擔負著相應的表意責任。
歸類和歸項是類化的兩種重要形式。歸類是根據事物的屬性,把具象的事物從一個大類分解為若干個小類,或是將若干個小類歸納為一個大類的梳理和認識事物的方法。歸項則是把抽象的事物從一個整體分解成幾個不同方面,或是從幾個不同方面歸納出一個整體的梳理和認識事物的方法。
歸類、歸項的材料類化過程必須遵循通常的邏輯規則,這就是分解或歸納都必須按照同一標準進行,不能使用雙重標準。同時還要做到:各類、各項在分解之后應是自成單元的邏輯單位,相互間性質必須互不包容,內容也不能重疊交*;各類、各項在歸納后小類或分項應具有大類或整體的屬性,它們與大類或整體間應具有明確的種屬、種差的從屬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