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機關公文的功夫在文外
厚積薄發,主要功夫在文外。作為一個稱職的秘書,特別是作為一個文字秘書,一定要使自己成為一個通才、全才。沒有別的路可供選擇,只有把功天放在文外,走厚積薄發這條路。具體講,就是從兩個方面去充實自己:一是理性的充實;二是實踐的充實。理性的充實就是讀書、學習,廣積知識,只有這樣才能逐漸使自己成為一個通才、全才。而要想使自己成為一個通才、全才,首先應從"雜家"做起。
對于這一點,毛澤東同志早在《工作方法六十條》中就明確提出,黨的干部要學習多方面的知識。后來,胡耀邦同志把這一思想說明得更具體。他曾于1987年在中南海中央黨校中青年干部培訓班畢業生的講話中明確、具體地提議“大家花些功夫,著實讀點書:第一、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恩克斯選集》、《列寧選集》、《毛澤東選集》,還有三中全會以來的重要文件都是馬克思主義文件;第二、學一點歷史;第三、學一點語文,包括古文,魯迅的著作,還有詩詞;第四、學一點自然科學知識;第五、學一點國際政治;第六、多少懂一點文藝!痹谶@之后也曾多次要求干部要加強學習,并且也提出了許多具體要求。這些要求,對于秘書同志成才是尤為重要的。
要從"雜家"作起,毛澤東同志一生為我們這一代人做出了表率。他在少年時期,除認真學習經典之外,常讀《三國演義》、《水游》之類的雜書,還有《西游記》、《隋唐嘉話》、《公羊春秋》、《精忠傳》、《左傳》等。不僅如此,就連《華法經》、《大涅盤經》、《般若波羅多密心經》他都認真去看。'到了老年時代,《資治通鑒》、《隨園詩話》、《容齋隨筆》更是手不釋卷,眼睛看不見了,就請人念給他聽。
毛澤東同志把讀書做學問比作修筑百丈之臺。他說:"百丈之臺,其始則一石爾?!由是而二石焉,由是而三石、四石以至于萬石焉。學問也然,今日記一事,明日悟一理,積久而成學。高以下基,洪由纖起,在乎人之求之而已。"毛澤東主張積極學習,“一要積微起纖,日積月累,不要眼高手低,好高騖遠;二要廣匯百家之流,不要囿于一家之言,執于一孔之見;三要梳蓖條理,棄其糟相,取其精華,不要囫圇吞棗,生吞活剝;四要持之以恒,鍥而不舍,不要一暴十寒,半途而廢!
毛澤東同志的學習、積累實踐為我們樹立了一塊不倒的豐碑。在這塊偉大的豐碑下,我們應當學習他老人家的主張、方法和精神。當今社會里,有人認為讀書可分為六個層次,三大支柱。也就是人們讀書的6種基本追求:追求刺激、休閑、信息、知識、審美和思想。其中知識、審美和思想是三大支柱。這6個層次由低到高,反映著人們不同的文化程度、修養狀態和價值取向。作為秘書人員讀書,我以為一定要講究讀書的目的和層次。我們可以把讀書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消費型,為了眼前實用;另一類是積累型,為了長遠和根本性的提高。前3個層次是屬于消費型;后3個層次屬于積累型。就像一個國家除實用企業外,還得有能源、交通等基礎項目建設。只有在積累型讀書上下功夫的秘書人員,最終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通才、全才。
從寫作的角度看,廣取博聞的意義,正如朱光潛先生在他的《文學趣味》一書中所說:"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種類愈雜,風格愈紛岐,你的比較資料愈豐富,透視愈正確,你的鑒別能力也就愈可靠"。所以我們應該在廣度涉獵的基礎上,側重讀一些文學方面的書籍,如像古代優秀公文中晁錯的《論貴粟疏》、諸葛亮的前后《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駱賓王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等,還有《古文觀止》、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以及明人的《幼學瓊林》、《龍文鞭影》,這些書籍既有公文范本,又有豐厚的文學基礎內容,且內涵豐富,語言優美。同時,注意多讀大報的社論、評論員文章,還有一些好的隨筆、札記、散文、雜文之類,如像《人民日報》的"大地"專欄,《文匯報》的"時評點擊",這些文章不但觀點新,內容富有時代感,而且語言接近公文的語言,容易掌握,便于運用。總之,作為秘書人員,應該有讀大塊文章,聽百家之言的胸懷和學習精神。這正如國學大師南懷謹在自己客廳里掛的一幅對聯所說的志向和抱負。"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