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機關公文的功夫在文外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現代物理學開端被史學家定為19xx年,就是因為這一年《物理學記事》發表了愛因斯坦的幾篇重要論文。愛因斯坦提出了質能互變公式e=mc2。直到1945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才證實了愛氏超前了40年。
1952年,李四光完成了《中國地質學》一書,論證了地殼運動與礦產分布的規律,提出了“構造體系”這一地質力學新概念。當時只發行了冊,但地質隊員在這本書的理論指導下,于XX年后相繼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等油田,使中國甩掉了貧油國的帽子。
1852年,斯陀夫人寫了《湯姆叔叔的小屋》,導致了美國南北戰爭的爆發。林肯說是一個小婦人引發了一場解放黑奴的大革命。
當然,我們的作品不能有這樣的奢望,但我們的作品在偉大思想家、政治家、科學家的精神鼓舞下,能取得屬于自己個性的新的創造,服務于自己的機關工作,服務于建設小康社會總還是有現實意義和作用的吧。這種思想就是精品思想。
精品要靠精益求精來打造。作為練筆,作為寫作,就要勤于積累材料。材料是寫作的基礎。茅盾先生說,搜集材料,要像"奸商"一樣,那里有"貨",就要聞而動,有的拿起來敲一敲,有的拿起來在太陽光下照一照,凡是有用的,全都屯積起來,屯積奇居。同時,還要根據文章主題的需要謀篇布局,或列提綱,或打腹稿,處理好開頭與結尾,層次與段落,過渡與照應。當然還有公文的語言問題。這些問題都考慮好了,安排精當了,才能更好地突出主題。
所有這些寫作準備,都要在動筆之前去做,凡是經典作家,大文章家都把一次次寫作的主要精力放在動筆之前去進行。法國作家福樓拜說:"我用心想好,為了寫好"。我國古代的文章家也有同樣的論述,他們主張"袖手于前,始能疾書于后"。所以說,有經驗的秘書人員,在起草每一份文件或撰寫屬于張揚自己個性的文章時,總是準備的時間長,動筆的時間短。相反,那些沒有寫作經驗的人,總是與之相反。其結果,欲速則不達。
動筆前的準備是一個多方面的過程,要圍繞寫作主題,凡是涉及到的理論觀點,方針政策,業務知識,材料取舍,篇章結構,領導意圖都要認真想好。想,是想事,而不是只言片語。只要把事情想清楚了,把事物的內部聯系想清楚了,思路就順了。這時,再動筆就會左右逢源,得心應手,甚至那些好言妙語也就隨之而來。
我們單位有那么一個秘書,平時很注意研究、學習寫作方面的知識和方法,同時,也注意把自己的秘書業務同平時練筆結合起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他任職的秘書工作中,不但承擔了政協機關大量的材料工作,而且曾為人大、政府10多位領導同志撰寫過各種題材的文章。《人民日報》"大地"編輯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編輯出版的論文集和甘肅省優秀論文匯編中都收錄有他本人的文章,而且多數是他平時的練筆之作。他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把機關公文撰寫與練筆有機地結合起來,用他本人的話說,就是本職工作是主體,利用完成主體工作后的"邊角廢料"去練筆。記得在去皋蘭山調查社情民意時,他發現山頂上有一個奶牛廠,在別人眼里,這里牛糞滿地,臭不可聞,但在他的筆下卻寫出了題為《皋蘭山上奶飄香》的文章。在一次回族雜居區調查雜居區落實政策期間,他了解到一個村子里家家戶戶都有外出拉牛面的人員的情況后,便以一家人家院里有一棵正在開花的杏樹為背景寫了一篇題為《一枝紅杏出墻來》的紀實文章。類似這樣的文章都是他在利用所謂的邊角廢料寫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