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文書主旨句寫作探究
顯然,與文學文體不同,應用文體所表現的美是另外一種美,是一種平實美和簡明美。這種美不是*修辭手法來實現的,而是依*其自身的文體語言魅力來完成的。能用最短的話將問題清晰準確得體地表達出來,這就是應用文之美。我們經常驚嘆于某些大科學家居然能夠使用極其通俗的語言清晰準確且簡明扼要地將深奧的科學問題講解給聽眾,這其實就是一種美。必須強調的是,這種美不是典雅美,而是語言得體之美,是語言服從應用文寫作目的之美,遵從主旨之美,是應用語言效用之美,一句話,是充分體現該種文體的實用價值之美。
人們常常將應用文之雅理解為典雅的“雅”,所以便常常將“信”、“達”和“雅”對立起來,這是因為這些人并不知道文章寫作的“信”、“達”與“雅”的本質含義。其實,應用文中的雅并不是我們在教科書上所看到的“典雅”那么簡單,雅是一種內質,而不僅是一種外在情態。正因為如此,不管是文學文體還是應用文體,寫作過程中“信”、“達”與“雅”都可以做到有機地統一起來。
在學生考試交卷時,監考老師經常會對考生的試卷折疊有所要求。筆者經常監考,在收卷時也經常聽到有監考老師這樣對學生說:“把有字的一面朝外,將試卷折起來。”這句表述沒有任何語法錯誤,但仍然有學生不明白老師的意思,因為“把有字的一面向外”一句表述不夠準確,顯得繁冗口羅嗦;“將試卷折起來”一句表意又不清,折起來有許多種辦法,到底怎么折,學生無所適從。而如果將此語換為“卷面向外對折”,我們就會發現,不但用語儉省,而且表達極為清晰準確,更為重要的是,立即顯得高“雅”起來。相比之下,前面的表述則顯得有些拙劣和低效。所以,在應用文寫作中,如果寫出了水平,“信”與“達”就會表現出“雅”。換言之,如果在“信”、“達”方面下足了功夫,“雅”便不求自得。再換言之,如果在表達其應用價值方面下足了功夫,文章的審美價值也就隨之出現了。
文學藝術作品的“信”“達”“雅”問題其實也是如此。有人將文學作品寫成了應用文,批評家會說,這種文章只有信達而已,沒有雅的因素。這種批語顯然是錯誤的。如果有人將文學作品寫成了應用文,就說明他們沒有做到信和達,因為文學作品的信和達有自己的標準,不能光以是否表達得準確明白為判斷標準。文學是表情文體,是否恰到好處地表達了情意,才是判斷其信達的標準。事實上,用應用語言是無法準確表達人的復雜情感的,就是說,它做不到“信”和“達”,自然也不會“雅”了。
不管是應用文體還是文學文體,只有追求本色,才會求得更多外在的奇異色彩,如果失掉本色,那就等于失掉了一切。本色是主骨血肉,異彩是皮毛,只有本色健康,皮毛才會順溜。因而,歷史上的文章寫作有一個無一例外的情形,那就是,只要不顧內容而追求雅,結果都會陷入形式主義,連最起碼的文章魅力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