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地方稅務局2006年工作總結和2006年工作思路
對鄉鎮衛生院院長、防疫、保艦血防等公共支出,實行定員定額的經費包干辦法,進一步加大對鄉鎮公共衛生支出的投入,醫療衛生支出預算比上年增長28.2%;逐步提高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保障水平,根據事業單位改革的要求,合理界定事業單位在職人員和離退休人員財政補助界限,重點提高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經費,特別是提高對非公益性且收入來源少的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財政補助標準,逐步與行政單位離退休人員經費補助接軌;對非義務學校的離退休人員實行全額補助。四是財政支出向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防范突發性事件能力、打造“平安我市”傾斜。公檢法司支出上年增長16.7%,提高公安部門人均公用經費,做好中央政法專款地方配套資金落實工作,籌措資金支持市法院、司法部門開展信息化工程建設。。ㄈ┲铝灮a業結構,努力培植新興財源
1、進一步加強了對企業技改項目財政貼息資金申報和管理,加大技改貼息支持力度,安排企業挖潛改造資金、科技三項費用2600萬元,推進全市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安排重大項目前期經費、招商引資項目經費,貫徹“工業立市,旅游興市”的戰略思想,緊緊圍繞“六六產業”做大做強我市工業支柱。
2、充分發揮擔保中心的政府信用擔保作用,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
3、認真落實中央、盛市各級各項財稅優惠政策,1-9月,審批減免23戶企業所得稅金額4709萬元,批準38戶企業財產損失稅前扣除1245萬元,辦理69戶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的認定,增強企業發展活力,培育經濟增長點。
二、支持城鄉統籌發展,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ㄒ唬┘哟蟆叭r”投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
1、加大資金投入。繼續加大市財政對農業的投入,并積極向上申報項目,爭取省財政資金支持,同時進一步完善各項財政支農項目資金的管理辦法,確保支農資金效益最大化。2006年,市財政安排農、林、水支出同比增長38%,高于全市預算支出14.9%的增長,1-9月向上爭取各類支農補助資金為4750萬元,預計年內補助資金總額可達1億元。
2、不折不扣貫徹落實支農政策,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在做好農業稅免征的基礎數據核查工作,開展農業稅票證(章)清理,對改革開放以前的農業稅征管檔案進行清理建檔;及時落實糧食生產直接補貼政策,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認真做好森林生態效益補助直接補貼資金的試點工作。
3、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推進標準農田建設,對農業龍頭企業實行動態管理并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扶持效益農業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加強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制定農民素質培訓工程財政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對農民素質培訓工程財政補助資金實行項目管理;支持“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下山脫貧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籌措資金支持136個行政村辦公用房建設。鼓勵山區農民下山脫貧,補助資金的發放方式可以代理券形式直接補貼給山區農民建房,使農民直接得到了實惠。
。ǘ┩七M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積極參與《我市城鎮職工大額醫療補助辦法》、《我市醫療救助工作管理暫行辦法》等多式制度的制訂,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工作的制度建設。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切實保障被征地農民的基本生活,建立重點優撫對象優撫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城鄉低保戶實現應保盡保。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實現全覆蓋,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和工傷生育保險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
(三)支持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發展
一是支持農村教育投入,足額安排農村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差額,加快教育布局調整步伐,集中財力擇優推動峽口片區學校布局調整,確保投入一處完成一處,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二是增加農村公共衛生事業投入,落實公共衛生及突發事件控制經費,及時安排賀村鎮塢里村副傷寒和麻疹控制經費。三是做好我市部分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試點工作,為全市400名符合獎勵扶助條件的計劃生育家庭,發放獎勵扶助資金24萬元。
三、夯實基礎,深化地稅征管改革
(一)完善基礎管理
堅持“抓大不放斜的稅收征管方針,開展漏征漏管戶清理,加強對印花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的管理。進一步推進個體稅收“三等九級”的征管辦法,科學測定,民主評議,規范管理。通過加強與金融系統的溝通,努力擴大網上申報和銀行扣款范圍,至9月底,90%的企業實現“網上申報”,“網上申報”企業和“雙定”戶實現了稅款的銀行扣繳。探索建立基金戶的聯網扣稅模式,推進個體工商業戶及自由職業者辦卡扣繳養老、醫保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