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地方稅務局2006年工作總結和2006年工作思路
擴面工作,真正實現納稅人從辦理申報到繳納稅費全過程的電子化;按省局統一部署,抓好稅收基礎數據清理;招聘臨時稅員,進一步充實一線征管力量。(二)規范稅收執法
推行稽查責任制,完善目錄檢查法,制訂《案件處理、處罰集體審議及報批制度》、《稅務檢查時效管理辦法》,提高稽查效率;加強與國稅、公安部門的協作,嚴厲打擊偷逃稅行為。制定欠稅公告辦法,認真開展地方兩稅、契稅等清欠工作,探索防止產生新欠的思路,努力做到以查促管、應收盡收。
(三)推進稅收宣傳
精心組織大型婺劇高腔稅收宣傳教育歷史《我市本色》,榮獲省局2006年度優秀稅收宣傳項目稱號。積極參加XX市稅收知識電視競賽活動,榮獲二等獎。認真開展貫徹《我省社會保險費征繳辦法》等專項宣傳工作。通過舉辦培訓班、發放宣傳資料、上街開展咨詢活動、電視等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進一步增強全民納稅意識,改善稅收執法環境。
(四)推進征管社會化
完善與國稅、工商、公安等部門的協作機制,加強了部門之間信息共享,促進地稅管理規范化、信息化,保證了地方稅收穩定增長。加強與國稅部門的協作,委托國稅部門代征門征稅收和“雙定戶”超定額補稅。加強與多家銀行的協作,推進銀稅聯網,減輕辦稅服務廳征收窗口的工作量,從根本上提高了服務質量和水平。繼續鞏固與交通、公安部門的稅收協作關系,保證貨運車輛及時足額地入庫。進一步加強與公檢法部門的協作,通過共同查處涉稅案件、打擊稅收違法活動,維護稅收秩序,保證稅收工作的正常開展。
四、開拓創新,切實推進財稅管理改革
(一)進一步調整內設機構的職責
按照建立公共財政的要求,我局對內設機構的職責作了調整完善,并根據局領導班子調整的情況,調整了局領導分工,明確了各職能科室在項目立項、資金審批撥付、監督環節中的職責,進一步理順了工作關系,規范辦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二)規范財政項目資金管理
嚴格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制定《我市市級財政資金撥付管理規程》,印制《資金申撥單》、《經常性資金增(預)撥單》,進一步完善資金撥流程、撥付依據、審批權限、撥付工作職責,完善財政資金運行內控制度建設。實行資金分類管理,做到資金有序、安全撥付。創新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管理,建立政府投資項目資金財政直接支付管理試行辦法,對概算投資50萬元以上的政府投資項目資金實施財政直接支付,對17個財政性投資項目實施代建管理。對國債項目進行專戶管理,實行單獨建賬、單獨核算,實施國債項目的全程監管。
(三)財政、財務監督取得新突破
一是內外結合,認真做好《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和《小企業會計制度》等會計制度的宣傳、培訓及貫徹實施工作。二是貫徹執行省財政廳新頒發的《財政監督檢查工作規程》,按照《規程》的要求認真組織財政監督檢查工作。三是扎實開展紀念《會計法》頒布實施20周年的系列活動。召開會計學術研討會,開展會計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會計工作者評選活動。四是編傭我市財會》,加強會計工作研究和交流,推進財會工作整體水平的提升。
(四)財稅管理逐步實現信息化
繼續推進“金財工程”實施,抓好資金申撥系統的應用,實現指標管理、資金申撥、總會計核算的財政管理信息化。對財政資金的運行全過程進行即時監控,有效地提高財政資金的運行效率和使用效益。加大引進和自行開發應用軟件力度,積極推廣應用因特網辦稅系統。將養老保險金、醫保金納入了銀稅聯網的范圍,方便單位、個人繳納;發揮12366語音特服系統,利用手機短信催報催繳工作,提高征管工作效率。
(五)地稅征管改革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推進票證管理改革。推行使用一聯式電子轉賬完稅證,印制了“銀行扣繳專用收據”,對通用繳款書和完稅證的開具全面推行一票多稅,降低征稅成本。各類完稅憑證的使用量從16.5萬份下降到14萬份,全局減少票證檔案保管量達三分之二。二是多元化納稅申報方式得到進一步推進。進一步方便納稅人,提高稅務機關工作效率,加快實現稅收征管現代化。
五、整合資源,積極籌措資金,增強地方財力
(一)精心包裝項目
及時掌握上級出臺的新政策、新辦法、新制度,會同各有關職能部門根據上級有關要求和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做好項目包裝;收集各職能部門向上爭取項目情況和項目建設情況,并匯總分類,建立項目庫。加強與上級和各部門的工作聯系,積極向上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