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民政工作總結及2010年工作打算
(二)繼續落實優撫安置政策,進一步提高優撫安置保障能力。一是抓好優待撫恤工作。繼續貫徹落實好《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和桂政發[]45號文件精神,及時兌現義務兵家屬優待金,按時按標準發放各類優撫對象的撫恤定補金,鞏固和發展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的成果。二是完成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繼續實行“重點安置,全面推進自謀職業”的安置改革辦法,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強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加大自謀職業安置改革力度,年內全面完成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三是抓好復退軍人穩控工作。重點是完善復退軍人穩控工作應急預案,落實工作責任制,
隨時掌握動態,積極做好上訪人員的教育疏導工作,嚴格掌握政策,加大解決復退軍人生產生活困難的力度,將問題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維護社會穩定。四是深入開展雙擁活動。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雙擁共建的新路子,重點抓好春節、“八一”期間慰問活動、共建面的擴大、共建典型推廣和檢查評比表彰活動,推動雙擁工作的深入開展。五是進一步抓好“關愛功臣活動”工作,為部隊官兵、優撫對象辦好事實事。
(三)繼續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進一步鞏固和諧社會的基礎。一是推進社區建設工作。圍繞建設和諧社區的目標,把解決社區“三有問題”作為社區建設工作切入點,推進城鄉社區建設。二是加強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各項制度,規范“十簿一卷”記錄,積極推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上新水平。三是加強婚姻登記管理。重點抓好婚姻登記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婚姻登記規范化建設和婚姻登記員的素質提高,做好北流、博白、興業三個縣窗口申報全國婚姻登記處合格單位工作,切實加強婚姻登記管理。四是做好地名補查和資料更新收尾工作,建立我市地名資料成果數據庫,并及時將成果資料整理歸案。五是配合做好福綿區行政區劃調整的資料上報工作。同時,完成**市城區一般街路名牌設置和行政區劃界線聯線聯檢工作。
(四)繼續加強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管理,進一步提高社會福利服務水平。一是推進殯葬改革。重點抓好市殯儀館搬遷、市公墓建設和殯葬管理機構建設,年內動工興建市殯儀館。力爭2010年底全市7個縣(市、區)均成立有殯葬管理所,年內有2個所、站獲得上級的配套資助。同時,繼續加大宣傳和執法力度,努力提高火化率。二是加強社會養老服務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加快我區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的通知》,積極動員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開展居家養老示范點,在有條件的社區和企業逐步推廣居家養老服務;充分發揮市慈善總會對外聯絡的平臺,積極引進資金項目,在我市建立一個上檔次、上規模的社會養老機構,徹底改變我市社會化養老工作的落后局面;利用“復明救助工程”節余的專項資金,繼續為五保戶、特困老人開展白內障復明手術。三是進一步加強孤兒救助工作。組織社會福利機構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國家15個部委《關于加強孤兒救助工作的意見》精神,落實工作措施,完善管理辦法,使國家孤兒救助政策落實到實處;抓好“藍天計劃”項目建設和2010年至2010年的項目申報工作,力爭2010年底我市為孤殘兒童服務的床位達到1500張;認真做好艾滋病孤殘兒童的救助安置工作,讓患病兒童與正常孩子一樣健康成長。四是加強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重點是抓好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投資計劃和年底動工興建等工作,指導幫助未成立救助站的縣(市、區)年內成立救助管理站。同時,進一步完善各項救助管理制度,依法救助生活無著的流浪人員,切實提高救助能力和救助管理水平。五是繼續推進“貧困家庭殘疾兒童救助行動”。 加大工作力度,力爭在第二季度前完成已審批救助的具有手術適應癥的兒童的救助手術,切實把這項民心工程辦實辦好。下半年轉入總結材料整理上報歸檔工作,將福利機構的殘疾兒童列入“明天計劃”進行手術治療和康復。六是加強即開型福利彩票發行管理。重點抓好鄉鎮“刮刮樂” 福利彩票發行網點的開發和“中福在線”福利彩票發行工作,積極挖掘市場潛力,努力提高發行量,爭取籌集更多的福彩資金。七是依法做好福利企業認定和收養登記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收養法》和《社會福利企業認定辦法》,簡化收養登記手續,規范收養行為,讓更多福利機構的孤殘兒童早日回歸社會,回歸家庭;嚴格福利企業登記和認定程序,按上級規定的時間和程序完成對社會福利企業的年審和資格認定工作,讓國家扶持殘疾人就業的政策得到及時兌現。
(五)繼續加強社會組織登記管理,進一步增強服務社會的功能。一是大力培育發展行業協會、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和公益性、服務性的社會組織,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二是加強社會組織監督管理。及時有力地查處和打擊非法社會組織和社會組織的違法行為,確保社會組織健康發展。三是抓好異地商會登記管理工作。做到符合條件一個,登記一個,規范一個,管理一個,確保異地商會健康發展。四是繼續推進社會組織自律與誠信建設。年內,全市1431個社會組織全部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和承諾服務制度,積極開展社會公益活動,增強其服務社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