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清明節校園黑板報資料(通用14篇)
2023年清明節校園黑板報資料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時光飛逝,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家家戶戶都要上山掃墓,祭祀祖先。
這一天,春光明媚,我和家人們一起上山掃墓。一路上,我與哥哥姐姐高談闊論,我們一邊說笑一邊欣賞山中美景。極目遠眺,望見了嫩綠的麥田,粉紅的桃花,金黃的菜花,多美的春色啊!過了一會兒,我們爬得滿頭大汗,這山路蜿蜒曲折,坑坑洼洼,一不留神,你就會摔個四腳朝天。
我們翻山越嶺,終于到達了目的地。我們分工合作,各做各的。爸爸拿起鋤頭除去野草,媽媽和伯母將美味佳肴端上墳頭,小孩子們調皮地拿起紙錢向四面八方撒去,一陣微風拂過,猶如鮮花在空中舞蹈,奶奶把點燃的蠟燭放在墳前,突然,“撲通”一聲趴在爺爺的墳墓前,痛哭著,邊哭邊念叨著。“啪嗒!啪嗒!”一顆顆大大的淚珠不停地滑落,仿佛是寄托著我們對親人的哀思。
清明節,不僅是一個傳統的節日,它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活”文化遺產。
2023年清明節校園黑板報資料 篇2
今天是清明節,我們一家人去掃墓。剛到山坡下的柏油路時,我看見馬路右邊擺滿了小車和摩托車,看來我們不算太早哦。
我們一家人沿著一條窄窄的小山路向山坡上走去,山路左邊排滿了一座座墓地,右邊長滿了小草和稀稀松松的大樹,山上不時傳來陣陣爆竹的聲音。沒走多遠,就到了太奶的墓地。奶奶和媽媽用鐮刀割墓地邊上的野草。割完草,奶奶把帶來的魚、雞、米果等供品擺在墓地前,點燃香燭,爸爸把爆竹點燃,“啪啪啪”的聲音立刻在山腰上響起,濃濃的煙在墓地前冒起。放完爆竹之后,奶奶叫我在墓地前跪叩了三個頭。
2023年清明節校園黑板報資料 篇3
清明吃雞蛋,如同端午節吃粽子、中秋吃月餅一樣重要,每到該日,此俗絕不可少。清明節蛋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是“雕蛋”。前者可吃,后者則僅供玩賞而已。
清明節還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為一種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在少數民族地區,馓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維吾爾族、東鄉族和納西族以及寧夏回族的馓子最為有名。
清明時節,也是采食螺螄的時令。因為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的說法。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若食法得當,真可稱得上“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
清明佳節時還有食用蛋糕、夾心餅、清明粽、饃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種多樣富有營養食品的習俗。
2023年清明節校園黑板報資料 篇4
清明節一般在每年的4月5號前后。相傳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人們紛紛鍛煉身體。寒食節是晉文公下令紀念介子推的。寒食節距冬至108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飯,只能吃備好的食物,故而得名。
清明節這天,人們紛紛上墳掃墓,祭奠先祖,鏟除雜草,這天是生死離別的悲酸淚,上供上香,燃燒紙錢,以此來寄托對先人的懷念。
在古代掃墓的時候,孩子們經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還裝有竹笛,在空中經風一吹,便能發出聲音,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就是這樣么來的。
清明節也是人們踏青游玩的時候。清明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清明節的祭祖活動往往也都是在郊外進行,于是人們就把祭祖掃墓和郊游踏青結合起來。這樣即可以陶冶情操,又促進了身心的健康。于是,踏青成為清明節的習俗之一。
2023年清明節校園黑板報資料 篇5
清明節在歷史發展中融合了流行于北方地區的寒食節禁火、冷食習俗。傳說寒食節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節日,在民間傳說中寒食節雖與介子推有關,但寒食起源,并非為紀念介子推,而是沿襲了上古的改火舊習,即如《周禮》所說“仲春以木鐸修火禁于國中”。寒食節是流傳于中國北方中原一帶古代較早的節日,寒食節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上墳祭掃、秋千、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由于北方寒冷,春三月氣溫上升正值改火的時節,人們在新火未到之時,要禁止生火。漢代稱寒食節為禁煙節,因為這天百姓人家不得舉火,到了晚上才由宮中點燃燭火,并將火種傳至貴戚重臣家中。據《后漢書》記載,最初的寒食節時間很長,最長的105天,最短的也要近1個月。寒食節期間不得生火,只能生食,對人的健康不利。
從文獻記載可知,先秦時期中國北方一些地方有比較嚴格的禁火制度,從官方到民間都有改火的習俗。成書于兩漢之間的《周禮》即明確記載當時有“司炬”之官,每當仲春季節,氣候干燥,不僅人類保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而且春雷發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這個季節往往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鉆燧取出新火,作為新一年生產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在禁火與改火期間,人們必須準備足夠的熟食以冷食度日。由于古代的禁火制度過于殘酷和嚴厲,并不顧各地具體情況,甚至影響到民眾的生產和生活。于是,漢代發生了周舉在太原一帶廢除禁火陋俗的事件。漢代的寒食節,很多地方要禁火一個月,到了唐代,寒食節變成三天,分別叫大寒食、官寒食、小寒食。唐朝之后,寒食節逐漸式微。宋元時期,清明節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節的地位。
2023年清明節校園黑板報資料 篇6
1.瀟瀟春雨煙雨江南,撐一把油紙傘,獨自走向江南,煙雨江南,詩情畫意的江南,清明時節的江南,夢牽魂繞的江南,向你走一夜,江南,早安!
2.鵑聲凄切、蛙聲凄厲,清明時節,雨紛紛、淚也紛紛。
3.清明節,嫩芽爭先冒樹梢,綠草悠悠地皮長,正是踏青好時節,朋友相約出去跑,欣賞美景有樂道,心態向上才更好,祝福送你平安到,愿你一生都安好,清明節快樂。
4.清明節來到,掃墓不可少,祭奠祖先,人人到,做個孝子孫,倍倍顯得親,永遠不忘懷,齊心去祭拜,清明踏青后,朋友去郊游,一起樂悠悠。
5.還是春回大地,還是百花盛開,還是青煙縷縷,還是愁緒牽牽。卻是,又一年的光景,又一年的清明!鄉愁,無需新添,朋友,無需掛念!請多保重!
6.推開清明的門扉,看到陽光下思親的淚水;打開清明的天窗,聽到春風中喚親的傷悲;步入清明的長廊,感受細雨中回憶的溫馨。清明節,讓我們一起緬懷親情!
7.媚清明節,黃鸝鳴切切,明媚清明節,心兒可歇歇,明媚清明節,花兒更嬌艷,明媚清明節,柳條更旖旎。明媚清明節,踏青好季節!讓我們一起踏青吧!
8.清明節是清爽,明媚的節氣,可謂春光無限好,春色惹人笑;清明節也是祭祭拜祖先,悼念親人的節日,此乃盡孝時。總之是節日,那就祝你快樂!
9.清明時節踏青好,假期來臨邀你游;拋開工作的忙碌,緩解奔波的疲倦;散散步來心舒暢,輕松自在似神仙;放松心情來享受,愿你清明樂逍遙!
10.松柏含翠青石勒功任風雪凋蝕清氣仍漫寰宇;迎春花開清明時節懷敬仰肅穆虔誠中深情一拜。謹以此聯獻給彪炳千秋的英雄們!愿朋友們健康青春!
2023年清明節校園黑板報資料 篇7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與干支時間以及八卦等是聯系在一起的,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二十四節氣”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在早期觀象授時時代,依據斗轉星移定歲時,斗柄順時針旋轉一圈,謂之一歲(攝提)。天維建元,是從寅開始的,如《淮南子·天文訓》收錄:“帝張四維,運之以斗,月徙一辰,復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歲而匝,終而復始”。在傳統文化中,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歲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易·說卦傳》:“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北斗星的斗柄從指向正東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為起始,然后順時針方向旋轉,循環往復;歲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復還寅位,終而復始。北斗星循環旋轉,斗柄回寅,乾元啟運,時回新春。當斗柄指向正東偏南的“乙”位時為清明節氣。
清明這一節氣,萬物皆潔齊、生氣旺盛、吐故納新、氣溫升高,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
2023年清明節校園黑板報資料 篇8
我的外婆在我小時候對我疼愛得很,好的吃的全都給我留著。
小時候我總是很調皮,也因此弄壞了許多件衣服。一次過年后沒幾天,我因為調皮,就把新衣服給劃到了一根鐵絲上,劃出了一道長長的裂口,我便哭著去找了外婆,外婆說:“這沒有什么的,外婆會變魔術,一會衣服就好了。”于是你拿出針與線,開始極其認真的給我縫了衣服,生怕那一針沒有縫好,而不好了。
四年級以后我不經常回老家了,但外婆還掛念著我,我每次回去,就把平時不舍得吃的零食拿給我吃,還經常給我零花錢讓我買零食與玩具,并且總是陪我玩,總讓我快快樂樂的。還總是說:他們不累,不愛吃這些零食,花不了多少錢。
但我都知道,根本就不是變魔術,他們也不是不累,不愛吃,不咋花錢,他這都是疼我愛我,才對我說了這些謊言。
又是一年清明節,我的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思念。
2023年清明節校園黑板報資料 篇9
1、讓風箏飛,飛走憂愁。請踏青去,去除煩惱。把祖先祭,祭走哀傷。將柳枝插,插滿生機。清明節至,祝你健康平安,幸福快樂。順風順水,吉祥如意。
2、那綿綿的細雨滴答滴答,那春后的知了低叫蟬鳴,那雨后的泥土清香綿延,那漫山的杜鵑競相綻放。又是一年清明來臨,送你祝福,愿你平安。
3、四月四日清明節,事事順心不發愁,小假三日巧安排,背起行囊出門游,放松心情是前題,下段工作必定嬴。祝愿清明小假快樂如意。
4、飛呀飛,突然,又一股沁人心脾的花香撲鼻而來,啊!牡丹園到了。牡丹仙子們也在這里展開了賽花會,它們使盡了渾身的本領,盡情展示著自己婀娜多姿的身材,吸引來了一群群小蜜蜂,在一簇簇鮮花叢中辛勤地工作著。
5、每年春天,公園里百花盛開,它們爭奇斗艷地開放。好像在比誰開得最美麗。梅花也不例外,有一種紅梅,它狀如桃花,還有雪白的、淡紅的梅花。有的已經開放了,還有的正在含苞待放。但是,聞起來有股淡淡的清香。賞梅后,我們來到草莓園摘草莓。
6、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眼睛的景象就像來到了另處一個世界似的。碧綠生輝的小草長在土地上,草兒上面還鋪了一層紅紅的花朵。碧玉般的綠,胭脂般的紅,這自然界中最鮮明,最美妙的色彩融合在一起了,綠草溫情地擁抱著紅花,胭脂盡情地在碧玉上戲耍!
7、一路上,我們經過風景秀麗的東湖和宏偉壯觀的長城腳下,朝著老哲商信步走去。幾只小麻雀跟在我們的旁邊,嘰嘰喳喳地叫著,像是在夸我們朝氣蓬勃,精氣十足,都是祖國的棟梁。
8、在路上,我坐在車上,望見了許多春天的使者,如油菜花、桃花等,它們舞動著自己婀娜的身姿,那優美的舞姿在耀眼的陽光下顯得格外顯眼,讓我們迫不急待的想投入春天的懷抱。
9、校園里,到處都是春光明媚的魯象。柳樹抽出了細細的柳絲,上面綴潔了淡黃色的嫩葉;小草帶著泥土的芳香鉆了出來,一叢叢,一簇簇,又嫩又綠花兒也伸了伸懶腰,打了個哈欠,探出了小腦袋;小朋友們都脫掉了笨重的冬衣。
10、春天,萬物復蘇;春天,耕耘播種;春天,生氣勃勃。春姑娘踏著輕盈的腳步悄悄地來到人間,為人們點綴這個大千世界。她走過河流,魚兒立刻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著,嬉戲著,追逐著她踏過高山,山上的草兒破土而出,花兒都爭先恐后地開了,爭妍斗艷。她來到原野,山坡,天空,牧場所到之處無處不存有春天的氣息,到處都是生氣勃勃,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
11、可愛的春姑娘,邁著輕盈的步子來到人間,那一片生機的景象便隨之來到四面八方,整個世界像剛從一個漫長的睡夢中蘇醒過來。
2023年清明節校園黑板報資料 篇10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的節日。斗指乙(或太陽黃經達15°)為清明節氣,交節時間在每年公歷4月5日前后。這一時節,生氣旺盛,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清明前10日后8日及清明前后各10日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祭祖節期內。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于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為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2023年清明節校園黑板報資料 篇11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天陰沉沉的,大風不停地刮,那天氣讓我們的心情更加沉重。我們一行人去給太太掃墓。
大家來到山腳下,七手八腳地把要用的東西搬上了山。山很陡,一路上,耳邊不時傳來了小鳥演奏的哀曲,大家的心情更加沉重了,大家來到了太太的墳前,舅舅把墳上雜草除去了,然后打開了顏料盒。我、三舅媽等人,拿著毛筆,用心地描,把思念一筆一畫地描在字上。在我們描字的時候,小外婆拿著蠟燭,點呀點,怎么都點不著,最后,小外公手遮著,才把蠟燭點著。然后,大舅媽把太太生前最愛吃的點心、水果,一一擺在桌子上。我們把字描完,在地上鋪上了墊子,就輪流跪拜了。我在太太的墳前,用思念與太太“交流”,心中喃喃自語“太太,今天我來看您了。請您保佑我們身體健康;保佑我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好。”就在我們跪拜時,天空飄起了小雨,那小雨仿佛是云姐姐悲傷的眼淚。大家心都酸酸的。
下山了,我望著太太的墳,耳邊響起了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023年清明節校園黑板報資料 篇12
清明節這天,我爸爸媽媽就要帶我去祭拜我的親人,還有我的外公外婆也一起前去。我們一家踏上了祭拜親人的傷心路,來到了墳墓前,我與媽媽則將外婆和外公準備好的香燭、紙幣找了一個焚燒坑就地焚燒祭拜。一縷香茗兩柄紅燭,伴著熊熊燃燒的冥幣,親人熟悉的面容浮現在眼前。故人去如斯,心殤痛難斷。
然后爸爸又去買了水果,我想是給我們吃的嗎?哦!不是,也是用來祭拜我們的祖先的。
縷縷青煙,絲絲粉塵寄托的是對親人無邊的哀思,而那滴落得紅燭分明就是緬懷親人灑落的傷心淚。我們對著我們先人的墳墓叩首祈拜:愿天堂里所以的親人靈魂得到超生安息!愿親人在天堂過幸福!愿他們在天堂保佑我們全家平平安安,幸福美滿。
2023年清明節校園黑板報資料 篇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是千古名句。可是千古名句也不定準確。這不,這一個清明節就沒下雨。
早上我們去給外婆祭墳掃墓,下午到高樓東巖。天空飄著棉絮般的白云,一滴雨也沒有,我們喜出望外。趁現在沒下雨我們一大群人去爺爺他的爸爸的墓地掃墓。
我們帶了許多掃墓的工具:掃帚、鐮刀、紙金錢、紙銀錢、紙銅錢、紅紙和黃紙。首先,我們用掃帚和鐮刀把墳墓旁的落葉和雜草除盡,把蟲子趕走,保持墳墓的潔凈。然后,我們把蠟燭點上,并把紙錢燒掉。燒紙錢是有規定的,紙銅錢是給死去的親人用的,紙金銀錢是給土地公公用的,不能搞錯。接下來,我們把黃紙和紅紙壓在墳墓上,黃紙壓在右邊,紅紙壓在左邊。最后,只需放一串鞭炮,我們點上百子炮,聲音十分響亮。
一切完畢,我們看著被打掃得干干凈凈的墳墓,開心地笑了。
2023年清明節校園黑板報資料 篇14
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祭祖節日。“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二十四節氣”原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轉指向確定,北斗七星循環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廿四節氣有著密切關系。在不同的季節和不同的時間,北斗七星會指向不同的方位,也因此成為上古時代人們判斷季節節氣變化的依據,即所謂“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規律。“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干支歷將一歲劃分為“十二月建”(十二辰或十二地支),“建”代表北斗斗柄頂端的指向,斗柄旋轉依次指向“十二辰”。
在傳統文化中,干支時間與方位以及八卦是聯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如《易·說卦傳》:“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斗柄從正東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起始,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周期,謂之一“歲”。當斗柄指向正東偏南的“乙”位時為清明節氣。清明這一節氣,萬物皆潔齊、生氣旺盛、吐故納新、氣溫升高,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