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創建省級文明單位申報材料
五、開拓創新,創造一流工作業績
近三年來,局黨組班子精誠團結、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帶領全局干部職工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新的成績,實現了新的跨越。一是抓優質服務,及時提供科學決策依據。我局堅持以服務贏地位,大力拓展統計服務領域,充分發揮統計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晴雨表”和“監測器”作用,密切關注經濟運行態勢,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撰寫出了一大批觀點鮮明、判斷準確、針對性強、對策可行的分析精品,為黨政領導和社會公眾提供了優質服務,三年來全局共撰寫各類統計分析資料450多篇、調研課題30個。通過《決策參考》、《預警信息》、《統計專報》等統計專刊,為領導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如去年底針對制定長沙未來五年發展戰略,在對比分析的基礎上準確預測了長沙未來五年發展趨勢,提出了未來五年發展思路建議,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今年初針對冰雪災害,及時啟動快速應急機制,集中力量對全市2700多家企業開展冰災影響重點調查,撰寫出《冰災對長沙經濟影響及全年經濟預測分析報告》,提出了救災補損的措施建議,受到市領導好評。與此同時,參與了大河西先導區發展戰略規劃的研究,提供了相關指標測算數據。配合市委組織部完成了對9個區縣(市)和33個鄉鎮街道經濟社會發展實績的統計評價工作。參與了新型工業化考核、為民辦實事考核、縣域經濟考核、鄉鎮街道考核、全市績效考核等各項考核工作。建立了長沙“兩會”統計信息咨詢服務系統,為兩會代表提供了優質服務。圍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認真搞好相關指標的跟蹤監測和信息服務。完成了對區縣(市)和市直部門領導班子社會公認情況評估調查,為全市績效考核提供了基礎性資料。開展了社情民意調查,完成了對268家企業的減負情況、全市消防安全、黨風廉政建設等多項民意調查,建立了計算機輔助電話調查系統,開辟了市委、市政府了解民生、傾聽民意的新渠道。二是抓統計改革,準確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我局堅持以創新促發展,統計改革取得了新成果。建立了能源統計調查制度,擴大了能源統計范圍,充實了能源統計內容,健全了重點耗能企業節能降耗情況的監測體系和能耗數據質量評估體系,發布了各區縣(市)單位gdp能耗等指標的公報,能源統計和監測工作取得了明顯效果。建立了服務業統計調查制度,設計了科學規范的統計指標體系,對限額以上服務業實施了全面統計,并對限額以下服務業抽樣調查方法進行了有益探索。在全省率先實施了“區域”統計,有效地實現了統計體制轉變。在全省率先推進了基層統計一套表改革,有效地減輕了基層企業負擔,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全省率先開展了文化產業統計調查,摸清了全市文化產業、家底,為加快全市文化產業體制改革提供了參考依據。強化了gdp核算改革,加大了相關數據的評估審核,有效地保證了以gdp為龍頭的統計數據質量。三是抓聯網直報,積極推進統計信息化建設。我局注重以信息化贏效率,統計信息化建設實現了新突破。一方面按照“完善信息網、拉通局域網,實現上下聯網”的信息化發展目標,建立了全市統計聯網直報系統,開辟了統計數據快速傳遞的安全通道,增強了統計抗干擾能力,減輕了基層負擔,實現了市、縣(市)、鄉街、部門等多級統計信息資源共享。通過雙軌試運行,各項統計報表直報率達80%以上,聯網直報工作正在步入正規。另一方面全線拉通了廣域網,全面實現了9個區縣(市)上下聯網;完善了統計信息內網、外網和黨政領導專網,增加了欄目,改進了版面,實現了統計宣傳與信息服務相統一。四是抓法制建設,不斷夯實統計基層基礎。我們深入開展統計數據質量年活動,狠抓統計法制建設,加大了對虛報、瞞報等統計違法行為的曝光和查處力度,近年各級統計部門共檢查單位近1000個,立案查處統計違法單位190家,對9家統計違法單位在新聞媒體上進行了曝光。同時,加大統計巡查力度,開展了對部門和區縣(市)的統計巡查;加強了鄉鎮街道統計基礎工作,由市政府牽頭組織對全市鄉鎮街道貫徹落實市政府15號文件和統計基礎工作進行了專項督查;按照省、市、縣三級共同籌措資金的方式,為全市各鄉鎮街道配置了計算機設備,基層統計工作條件總體上得到改善,促進了源頭數據質量的提高。五是抓重點工作,全面完成各項調查任務。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以及廣大普查對象的支持配合下,全國第二次農業普查取得成效,圓滿完成了對106萬農戶、398萬農業人口的現場登記,以及事后質量抽查、數據處理、數據質量評估等工作,獲得了大量翔實的“三農信息”,核定了部分統計年報內容,為制定“三農”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據。開始啟動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完成了機構組建、方案制定等籌備工作,召開了全市經濟普查動員大會,經濟普查工作有序進行。全面開展了全國投入產出調查,圓滿完成了1%人口抽樣調查、人口變動抽樣、勞動力抽樣和群眾安全感和旅游衛星帳戶等多項重點調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