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節的來源和習俗
每年12月25日,是基督徒慶祝耶穌基督誕生的慶祝日,也就是圣誕節。本文是為大家整理的圣誕節的來源和習俗,希望大家的圣誕節過得充實而愉快!
圣誕節(christmas day)這個名稱是“基督愷撒”的縮寫。中國除大陸地區外基本翻譯為“耶誕節”,是比較準確的翻譯。基督徒慶祝其信仰的耶穌基督誕生的慶祝日圣誕節”圣誕節的慶祝與基督教同時
西班牙圣誕節美景(4張)產生,被推測始于西元1世紀。很長時間以來圣誕節的日期都是沒有確定的,因為耶穌確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爭議的,除了《新約》以外,沒有任何記載提到過耶穌;《新約》不知道日期,當然就沒有人知道確切日期了。 在西元后的頭三百年間,耶穌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慶祝的。西元3世紀以前的作家們想把圣誕日定在春分日上下。直到西元3世紀中期,基督教在羅馬合法化以后,西元354年羅馬主教指定儒略歷12月25日為耶穌誕生日。現在的圣誕節日期跟西元紀年的創制是密不可分的。 西元紀年創制于西元5世紀,后來圣誕節這一天就按格里高利歷法,即西元紀年的“公歷”來確定了,而日歷按著假定日期把時間分為公元前(耶穌基督誕生前)和公元后(a. d. 是拉丁文縮寫,意思是“有了我們主--耶穌的年代”)。后來,雖然普遍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圣誕節,但又因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圣誕節節期(christma
我國圣誕氣氛(7張)s tide),各地教會可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圣誕節。 西方教會,包括羅馬天主教、英國圣公會和新教,確定的圣誕日是公歷的12月25日。東正教會確定的圣誕日是公歷1月7日(實際上是叫“主顯日”),這與東正教沒有接受格里高利歷改革和接受修正后的儒略歷有關,因此把圣誕節在19xx年到2099年的這一段時間內將延遲到1月7日。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也是東正教區,但圣誕節日期上遵循西歐習慣為12月25日,但復活節則遵從習慣。而最古老的基督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確定的是公歷1月6日,同時亞美尼亞教會更關注主顯節,而不是圣誕節。圣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亞洲的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世界上的非基督徒只是把圣誕節當作一個世俗的文化節日看待。 教會開始并無圣誕節,約在耶穌升天后百余年內才有。據說:第一個圣誕節是在公元138年,由羅馬主教圣克里門倡議舉
世界各地的圣誕氣息(18張)行。而教會史載第一個圣誕節則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經未明記耶穌生于何時,故各地圣誕節日期各異。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羅馬教廷定12月25日為圣誕節。公元16xx年,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在伯利恒聚會,進一步予以確定,從此世界大多數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為圣誕節。十九世紀,圣誕卡的流行、圣誕老人的出現,圣誕節也開始流行起來了。 這個詞的含義是指“基督的彌撒(christ's mass)”,即為“基督的一次聚餐”。這個儀式源自《新約》的“最后的晚餐”。而“基督的彌撒(christ's mass)”這個詞是希臘語和拉丁語的拼湊,因為christ來自希臘語χριστ??,意思本來只是指猶太人的“受膏者”,引申為救世主;而mass來自拉丁語missa,本意為散會(dismissal),引申為基督教會感恩聚會。所以有時又縮寫為“xmas”。這可能 圣誕節的布景
是因為 x 類似于希臘字母 χ(chi);χ 是“基督”的希臘語 χριστ??ì(christos)中的首個字母。 為了尊重其它信仰的人士,以淡化圣誕節的宗教色彩。荷蘭語名稱類似英語,稱作kerstroeten。圣誕節西班牙語稱為navidad(或pascuas),葡萄牙語稱為festas,波蘭語稱為narodzenie,法語稱為noel,意大利語稱為natale,加泰羅尼亞語稱為nadal,意思是“誕生”,更清晰地反映圣誕節的意思。與此相對,德語稱為weihnachten,意思為“神圣的夜晚”。
編輯本段節日起源
太陽神誕辰
12月25日是西元274年羅馬皇帝奧勒良指定的慶祝羅馬帝國官方慶祝敘利亞太陽神蘇里耶和伊朗太陽神米特拉的節日dies natalis solis invicti(意為“不可征服的太陽”生日),這一節日一直持續到 圣誕樹
基督教被定為國教之后被禁止。敘利亞太陽神崇拜最早是古羅馬國王安東尼努斯(marcus antoninus)引入古羅馬帝國還取代了主神朱庇特,并在奧勒良國王時期成為國家節日。這一天是為了慶祝太陽的重生或回歸,因為那一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日期,用中國的概念表示就是指羅馬歷法的冬至節。 那一天以后,白天會逐漸變長,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都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蘇的開始。同時慶祝太陽回歸的那一天在世界范圍內不同文化都是作為重要節日慶祝的。而存在太陽神的文化,這一天都成為了太陽被擬人化后誕生的日子。早期基督教會為了利用這一天假日,也試圖把異教徒的風俗習慣基督教化,就把耶穌生日指定在了這一天。所以除去強加的宗教意義,圣誕日其實就是西方的“冬至”日。 最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這一天就是原始人類用作慶祝豐收并殺死牲畜和發酵酒類的日子。北歐土著薩米人在這一天祭祀他們的太陽神北威(beiwe)。蘇美爾、巴比倫等古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在這一天慶祝太陽神馬爾杜克打敗黑暗。印度教則在這一天祭祀太陽神蘇利耶(surya)。而伊朗民族和祅教徒在這一天慶祝太陽神米特拉戰勝黑暗的節日“耶爾達節(yalda)”,也是伊朗歷第十月的第一天,標識冬季的開始。古代斯拉夫民族認為老太陽神霍爾斯(hors)在一年中黑夜最長的12月22日被黑暗之神打敗后死亡,于是斯拉夫人為此跳了霍洛舞(horo/khoro